婚育杂谈读书

《一平方米的静心》第5章:沟通和联结

2018-12-16  本文已影响8人  C小姐的时光记

看书明理,只是践行还需持续不断地练习。---C小姐

【书中的一段原文】

避开沟通地雷的三种技巧: 真实、有用、仁慈

1. 判断要沟通的信息是不是“真实的”?

2. 评估要做的沟通是不是“有用”?

3. 思忖一下,你即将说出的话是不是处于“仁慈”?

【自己过往的经历】

昨天晚上睡觉前,我给在外出差的罗先生发了微信,告诉他周六不去钟书阁了,改周日去滨江的网易蜗牛读书馆,可能他睡着了,没有回信息。

今天早上6点多,我又查询了一些网易蜗牛读书馆的信息,转发给罗先生,没有回复。稍晚一些时候,我又微信和他确定今天晚上是想吃火锅还是烤肉,2选1,没有回复。

早上9点多,我去零点书屋的路上,给他打电话,电话的本意是跟他确定周日去读书馆的日程,及晚饭的安排。

最终事情的状态是:

电话断断续续,重拨,等来电,各种信号不好,他人在高铁上,回杭州的路上,可是我的心情都坏了。

C小姐:“给你打个电话,心情都坏了。    

罗先生:“你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C小姐:“那这个因为高铁上信号不好,不怪你,那我昨天和今天早上发的微信呢?你为什么又不回复?”

罗先生:“我昨天没看到,今天早上看到了。”

C小姐:“对,你看了不回复,你总是这样。你今天不要回来!”

然后,我挂了电话,删了他的微信。

【对事件的解读】

我如此生气的原因:打电话的过程过于坎坷,20%;罗先生看到微信不回复,这种情况在我的第一感觉中经常发生,虽然前前后后沟通过很多次,依然如此,80%;

事情的现状:

一是背离了电话沟通的初衷;二是我自己情绪失控:我本没因为他未及时回复而生气,完全是被不顺畅的电话沟通过程点燃了导火线,继而因为是高铁上信号不好这种客观的原因,我无法有明确的情绪发泄对象,问题焦点直接转向了所谓的老问题-不及时回复或反馈。

踩入沟通地雷的反思:

1. 真实:罗先生不及时回复微信,是真的特别高频,1周1次?2周1次?1月1次?还是我主观上放大了这种不愉快体验所带来的影响力?不要凭感觉,实际记录一下;如果问题真的实际存在,再了解具体原因,从原因处着手解决。

2. 有用:如果我真的觉得没有及时反馈是个让自己很介意的问题,今天这样的沟通方式除了让两个人都心情不好之外,是否能达到我所想要的目的:让他长记性并尽量杜绝下次再发生?

3. 仁慈: 我没有沟通原因,仅仅是指责和发泄情绪,并非带着仁慈之心。


后期如何解决:好友删也删了,事情发生,双方都有责任

1. 他的问题:对于他今天看到消息而不回复的行为,可以接受他发的大红包作为歉意表示,红包我发了,罗先生不敢要,也算已完成。

2. 我的问题:对于我今天删除好友的幼稚行为,加回好友,并接受给他发个小红包作为歉意表示,已完成。

3. 沟通原因:有消息或者是工作安排,我的习惯是一定会定期汇报进度或反馈状态,别人发微信,除了特殊情况,一定会回复,而我发出去的信息,也希望对方能有有效的反馈,这可能是工作上养成的习惯,罗先生的不回复,我会极大地放大这个影响,我需要沟通他有时不回复的原因,已完成。

4. 达成一致约定:今后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谁没有在8小时内回复消息,视作违规,需要发500元的红包给对方作为补偿,已完成。

5. 日程安排:今天晚饭-火锅,我跑团结束跑步后去超市买菜;明天上午车子🚗保养➕网易蜗牛🐌读书馆看书和借书,已确定。    

💗PS:罗先生带回了我喜欢吃的鸭脖😍,双方心情转好,正式开启周末嗨皮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