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习录》感受
今天朱老师讲了一个做学问的功夫,就是先博学为基础,而后方能审问,然后先自己慎思,然后自学加上请教老师以达明辨,《传习录》其实主要就是如果修得正统圣道的问答之录,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四书本义,阳明先生与弟子友人的问答是致良知的详实答疑解惑。因此,这次看《传习录》把之前学过的四书结合,才觉得大为过瘾。所以虽然《传习录》是文言文,也是要先看的,最好也同步把四书看了,这样对于《传习录》所提的问题并不陌生,反倒有穿越回明代,把自己学习四书时候内心有的困惑或者没有读明白的地方,大抵在书中都有了解答。于是越读《传习录》越是敬佩先生之伟大。因此,从《传习录》本身直接入手并非不可,因为大道至简,四句教也言尽了。但如果想系统学习,结合最近读书感受,还是有所次第更好。同步读四书,然后结合读《传习录》其感觉会更好。要不然就会像一些朋友和我私下交流的一样,说看起来很费劲。读不进去。
而读书会的好处之一就是像朱老师这样的解读答惑,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其真义。但来读书会最好的效果也是读了作品再来,带着问题来。这样您的收获才会更多。
另外,因为阳明先生治学明道是500年前的高峰,其学问贯通儒释道,汇集中华儒释道之精华,所以也可以说学习阳明先生心学,学习其主要作品《传习录》是学习好传统文化的一条捷径。如果非要说有捷径的话,通过学习《传习录》就找到了学习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钥匙。这个道统一直贯穿几千年来的华夏大地。就是《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如何明道证道,四书五经以及老庄,佛学经典都说了,但很多人是学习越多越有知识障,而《传习录》就是正统法门。学习它将会更快看到内心光明。
批判思维也是我们思维模式必不可缺的,实际上是辩证思维的组成部分。批判思维的前提是知彼解己,有根有据地对比,梳理同异。贯穿中华文化的主线是什么?才会明白时空之理,才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所要阐述的核心,简易,不易,变易。而这个过程就是外求,内修,自由的三个阶段。也是把书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过程。以前学习虽然学了四书五经,但是还没有找到那个灵魂,就是中国文化以人伦为治要。明白了这一点,就把群经贯通。也就明白为何以儒家精神为担当。皆因侧重有所不同。
以上是近期读《传习录》和参加读书会相互结合的感受以及如果有效学习《传习录》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