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哲学联姻,魅力四射初稿
依然记得,很多年前反复阅读罗素的《三种激情》时的喜爱心情。
当时就想:罗素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呢?他那本在读者大众中影响巨大的《西方哲学史》一度被誉为“20世纪最畅销的哲学书”,就凭这,他应该是哲学家吧。
可是他的散文随笔《三种激情》(Three Passions)受到无数人的追捧。看似信手拈来,却情文并茂,集智慧、文采、逻辑性和感染力于一身,好读又耐人寻味。这绝对是经典英文散文的典范,连他自己也爱不释手地引用在其《自传》开篇中:“有三种质朴而又十分强烈的激情一直支配着我的人生,这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求索,和对人类苦难的无限怜悯。这三种激情,有如狂飙挟我四海漂泊,游移不定,直至苦海的深渊,濒临绝望的边缘。”
进入百度词条,有关罗素的介绍顺序是: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等等。是的,他首推是哲学家无疑了。但是,他没有出版过任何纯文学作品,却于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每一个哲学家都会获得文学奖的。
毛姆说过,在伯特兰·罗素身上, 他发现了一个大为喜欢的作家。不仅写得一手好英文,文字还很容易理解,拥有世俗的智慧和常识,对人性的弱点有宽容之心。毛姆满心叹服地拜读了罗素的作品,并且愿意把他当作一直在寻找的哲学向导。
一位研究晦涩枯燥的哲学理论的大家,同时又是文采飞扬的文学家,其作品是不是就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呢?
1. 真理里透着优美动人的文学色彩,智慧的开启是如此地拨动心弦
都说哲学书治疗失眠超级管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却这样夸赞罗素:“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作为没有写过纯文学作品却获文学奖的哲学家,罗素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文字魅力”:打动你,激励你,引你深思,让你爱不释手。他把简洁凝练的语言、轻松宜人的幽默与博学知识和敏锐思想结合起来,使文字具有了特别的吸引力。
叔本华笔下的文学色彩也是有口皆碑的,不妨来看看下面的文字: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发掉的日子。
应该时刻记住: 此刻的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的光芒。
在将来,尤其到了糟糕恶劣的日子,我们的记忆就会拉起帷幕: 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恋和思念的对象。
这些扣动心弦的智慧文字,读起来你还会觉得枯燥无趣吗?
最初接触英国哲学家作品时不以为然的毛姆,后来发现那些哲学家都是“很奇特的妙人”,因为“他们除了是哲学家以外, 还都是极为罕见的优秀作家。”比如,休谟的哲学写得优美、典雅和清晰,无人能及。洛克的英文是研究英语文体的学生不容忽视的学习范本。
毛姆说,他在开始新小说创作前,会再读一遍伏尔泰的哲理小说《老实人》,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明晰、优雅和睿智的风格标杆。
原来,和文学联姻的哲学,脱去了呆板教条的外衣,摇身一变,给我们展现出了别样动人的智慧世界。
2. 文学里饱含着深刻透彻、涤荡心灵的哲思,人生的故事读起来五味杂陈却又开化心智
雪莱说:一首伟大的诗篇像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与欢愉的水花。
是的,文学作品里如果时时有哲学之光的照亮和点缀,必然会开出璀璨美妙的智慧之花!
不妨来看看文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哲学元素来让自己的作品熠熠生辉的吧。
还记得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那段有关“尼采轮回说”的开场白吗?“生命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有没有一下子抓住了你的兴趣,激起深入阅读的欲望?
作为开篇布局、引领小说后文的一种方式,昆德拉用这段“永恒轮回说”拉开了这部厚重小说的序幕。这部小说因这场序幕而更有分量。于我而言,正是尼采的轮回说成功吸引了我接触昆德拉的书籍,并从此爱上他的作品。
而“永恒轮回说”和“最沉重负担”的哲思,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重要主旨。整部书正以此主题来提醒我们:人类的存在不过是孰轻孰重之间的平衡。我们选择厚重的人生虽然更为漫长和艰难,却因为厚重而使得一切有了分量,从而可以脚踏大地,生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这分明是一本充满哲学感的小说,而昆德拉只是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并非哲学家。他成功地借助尼采,进一步加大了小说主题的深度。
那么,加缪是小说家还是哲学家呢?很多专业人士都会把加缪和众多哲学家放在一起讨论,但是正如罗素没有纯文学作品却获文学奖一样,加缪也没有自成体系的哲学专著却被称为哲学家,他的哲学观点只是人们从其文学作品中总结出来的。
这是加缪小说的魅力所在,长篇小说《局外人》《鼠疫》中人物形象和人物行为,都带有哲学思想的影子。这些小说如同一个个强大的磁场吸引无数人去捧读。作品中的“荒诞”是加缪反复强调的最重要的概念:“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这是人们可以明确说出的表述。但是,荒诞是这一不合理性与人的心灵深处所呼唤的对理性的强烈要求的对立。”
正是由于作品中体现的哲学思想:“荒谬——反抗——自由——幸福”“我反抗,所以我存在。”等等,加缪被公认为存在主义及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百度词条的介绍是:法国作家,哲学家。
有人说,他是真正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
提到加缪,我们会同时想到表现荒诞哲学的卡夫卡。卡夫卡是世界文学大师,小说家,而非哲学家,但是哲学思考贯穿着他的一生。从小接受德意志语言文字和文化教育而耳熏目濡的卡夫卡在自己叙事作品、随笔、箴言乃至日记、书信中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哲思,这已然成为他的自觉追求。他尤其善于运用悖谬思维,使其作品涵义深邃,令人回味不尽。
毛姆广泛涉猎哲学书籍以求令他信服的哲学观点,因此在其小说里也融入了哲学元素。 《刀锋》中主人公拉里为探索人生意义,最终在印度的神秘主义哲学中得到醒悟,完成了其精神历程,然后回归生活,大隐隐于市。他对生活有着别样和深刻的理解和态度,超然却不极端,人生的通透是常人羡慕却学不来的。《刀锋》于是也闪烁着哲学之光,魅力四射。这也正是毛姆自己在研究哲学之后又回归自我的反映。一个世俗中体验一切生活方式的享乐型和一个内心深处追求精神家园的通透型。
在《人生的枷锁》中毛姆反复提到过波斯地毯,并赋予了其特别意义:人们以生命中的一举一动、所感所想作为灵感,设计出或规律、或精致、或复杂、或美丽的图案。图案里有困扰和忧虑,有失败和痛苦,它们就像一切琐碎的细节,一同被设计到生活的图案之中。生命中的每首插曲都使复杂的图案更加精密。当日子终了那天,我们会因这幅图案的完成而欣慰不已。这将是艺术品,是最最美丽的杰作。
原文的这部分内容篇幅长而精彩。其实,我一直认为这是毛姆对叔本华文字的翻版和升级。毛姆最初接触并喜欢的哲学家正是叔本华,而叔本华有过这样一段文字:处于人生前半段的人看到的是刺绣品的正面,而到了人生后半部分的人,却看到了刺绣品的背面。刺绣品的背面并不那么美丽, 但却给人以教益, 因为它使人明白看到刺绣品的总体针线……。
将哲学元素融入文学作品里的作家很多,其作品都因这些开启智慧的文字而拥有普通文学难以企及的厚重和分量,从而在文学世界占有极具影响力的位置。
3. 哲学和文学难解难分。多读哲学书,笔下的文字会因智慧之光而熠熠生辉
不要以为哲学与我们相隔甚远,与卡夫卡齐名的小说家穆齐尔曾经说过,我们需要哲学,就像需要宗教一样。
而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与哲学最初是没有界线的。在经历了多次分分合合的今天,二者又渐行渐近。
很多大作家都认为哲学和文学可以相映成趣,甚至不可分离。法国文豪狄德罗明确说过:“文学家应该是哲学家。”加缪自己更说过: “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
而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莱辛等都是哲学与文学的双料巨匠;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克尔恺郭尔更是集哲学、文学和美学于一身;尼采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通过精彩语言和警句来表达崭新的哲学观点,也是三合一的名作;“无神论哲学家”萨特在他的小说、戏剧中也竭力演绎着其哲学思想,是另一位获得文学诺奖的哲学家。
看看哲学大国德国的盛况吧。歌德、席勒、康德、黑格尔、谢林、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这些巨匠们是哲学家也是文字大师。
通过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加以表现的诗性哲学,在形式上摆脱了学术的艰涩,也不骛艺术的新奇,质朴平实且大众亲民,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生活不幸压迫的灵丹妙药。
而加入哲学元素的文学作品,融理性和感情为一体,透着智慧之光,会更有深度,更耐读,更发人深思。
加缪在身边藏有尼采的照片,并在其背面写道:“疯子尼采在我面前,给我勇气”。叔本华的语言魅力影响过很多人,卡夫卡盛赞其是“语言艺术家”:他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卡夫卡后期的创作灵感和思想形成同时还受尼采和斯宾诺莎等的影响,他的作品有哲学品位和思想深度就不足为奇了。
毛姆把初次阅读斯宾诺莎视作生命中具有标志性的经验:它在我的内心当中充满了你唯有在观赏连绵不绝、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时方能感受到的那种雄伟壮丽而又令人欢欣鼓舞的力量。而他说:读笛卡尔的作品就像在一泓清澈见底的湖水中游泳, 那水晶般透明的湖水令人耳目一新。
或许,最终果然会如毛姆所言,所有的路径都是死路一条,但形而上学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因为你永远都不可能抵达它的尽头。
喜欢码字的我们不妨多读一下哲学书籍。至少,有着哲学品位和哲学元素的文字,会生出智慧之光,让心灵充盈而洒脱,让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罗素《三种激情》英文版 罗素《三种激情》中译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