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有深度的思想去散步 ——浅析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

2023-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ink月

提及“议论文”,我的脑海里马上蹦出“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结构”等字样。在语文教材里,议论文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阐释公理正义。整理教材后发现在整个初中阶段有35篇议论性文本。特别是在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有两个单元的议论文阅读,两个议论文的专题写作。如何让学生读懂议论文似乎不太难。可是如何让学生写一篇基本合格的议论文确实把我难住了。    

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主要的要求如下:学会用判断句对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或者按事理做出推断;在文章合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有明确的态度、有针对性、语言简洁。第五单元《议论要言之有据》主要讲材料的的使用。

现在问题来了,作为老师,教会了学生表达观点和积累材料,学生就会写议论文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打开了资料搜索栏,希望在别人的课例中找到一点灵感。可是,很多初中议论文写作课例都绕不开讲议论文的常识,对议论文具体怎么写,没有讲得很清楚。听完了这些课,我的头脑还是一团浆糊,提笔还是不会写。反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的课例有很多,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这三节课例:《议论文三种谋篇方法》《议论文标准段写作》和《议论文思辨能力提升》。我看后心里似乎有了些写作方向,可是困惑马上随之而来。初中阶段的要求是什么?这样讲或不会超纲了?

翻开义务教育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我只发现一句关于议论文写作的要求——“6.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那议论文的难度等级怎么判定呢?我在《课标》里没有找到。于是,我摘录了《课标》里在我看来和议论文相关的要求: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阅读与交流】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标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表达与交流】2.自信、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梳理与探究】3.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

综合以上的论述,我的理解是初中阶段,需要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崇尚真知。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得深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置情境,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首先,把写议论文的柏林墙推倒,明确议论文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名著阅读《水浒传》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对各个人物的评价,评价要相关有情节支撑;在问题解决型班会课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用文字记录;在每日《人民日报》文摘分享中,我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致,尝试写时事评论。在文字评价中,我再用高中的五句组段的方法,分享例文,学生不再害怕表达观点并完成素材积累。

如何让学生的观点明确?梳理九上第二单元的课文中的论点句有一定的格式:文章论题+明确的是非判断+自己的主张。因此第一课段,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课文中论点句,在朗读中发现观点句的特点,跟着名家学习表达观点。

如何让学生的观点有层次?这学期入学监测的作文题选项一是让学生写一篇写作对象为全班同学发言稿来介绍自己敬仰的革命人物。很多同学在写作中出现观点不够全面,思路不清晰,层次不分明的问题。由“三三制”,我想到了议论文写作也可以有“三三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去思考。我在作文讲评中出示多篇例文,让学生找观点,分析文章结构,充分感受议论文的“三三制”,跟着范文学习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不确定这样的教学策略一定就是好的,可以确定的是我还需要继续深入教材和课标,接合生活实际,创设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思有想的表达情境。写作如同散步,且行且思且畅言。

本文1697字,阅读需要7分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