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第255篇:白葡萄酒
白葡萄品种
最常见的白葡萄品种就三个:霞多丽、长相思和雷司令。酒精度数最低的是雷司令,但甜度比霞多丽和长相思要高。长相思比霞多丽更酸一点,更有野性。
剩下来的琼瑶浆、白诗南、灰皮诺等,琼瑶浆酸度低酒精度数高,有荔枝味道,香气女王,很受女士欢迎。琼瑶浆的酒精度数快到15度,基本是葡萄酒的极限度数了。缺点就是产量少,价格有点贵,同时没有什么酸度,没有结构感,喝起来水垮垮的。
在Lalaland喝的莫斯卡托:再有就是意大利的小众葡萄,比如Moscatel莫斯卡托,经常做成甜酒,号称意大利小甜水。但是在lalaland里,小哥推荐给我的是智利的莫斯卡托干白,冻过之后明显有风味。
在Water Lily喝的维欧尼:起源于法国罗纳河谷的白葡萄品种,维欧尼的特点是极其的芬芳,带着浓郁的杏子、水蜜桃和果香,让人一闻就难以忘怀,可惜酸度较低比较谈,加之产量不高,所以种植范围不是很广。
Viognier白葡萄酒霞多丽的标志性产区:法国勃艮第、新西兰吉斯本、澳洲阿德莱德山
长相思有三个标志产区:法国桑塞尔Sancerre、美国纳帕Napa,新西兰马尔堡
雷司令:德国最广为人知的是摩泽尔(Mosel)、莱茵高(Rheingau)和法尔兹(Pfalz)三大产区,都在法兰克福。雷司令适合在寒冷的地方种植,但在德国带过十几年的迦南美地王芳硬是在宁夏把雷司令给种植出感觉了。
Waterlily有一款店酒,就是自己店名定制的酒,The Theater,是德国罗曼霍夫酒庄的半甜型酒,昨天在东北烧烤喝的就业是半甜的罗曼霍夫,就特别甜。罗曼霍夫酒庄定制雷司令
新西兰马尔堡产区
马尔堡(Marlborough)葡萄酒产区位于南岛的东北角,上面是北岛的威灵顿,下面是南岛的基督城,是新西兰葡萄酒最主要的产区,90%新西兰的酒都产自这里。这里日照强且干燥,适合葡萄生长。
长相思起源于法国的卢瓦尔河谷产区,但在新西兰被发扬光大,让长相思走向世界,因为这里产量大质量稳定。
法国卢瓦尔河左岸的Sancerre桑赛尔子产区,可以说是全世界长相思的标杆和天花板。新西兰马尔堡子产区的长相思,基本可以匹配桑赛尔,在盲评过程中,基本分辨不出来差异。
当然马尔堡产区的黑皮诺也不错,是那种易饮型的,没那么多事儿,开瓶即饮,小清新风格,挑不出什么毛病,可以作为黑皮诺的口粮酒。当然喜欢那种深重口味黑皮诺的人,还得是勃艮第。黑比诺算是最娇气最难伺候的葡萄品种,世界上最有名的产地在法国勃艮第。如果勃艮第的黑比诺是女神:大牌、讲究、难伺候;新西兰黑比诺就是萝莉:柔体、美白、娇滴滴。
红酒的软木塞与螺旋塞
新西兰的酒一般都是螺旋塞,螺旋赛的优点:1、不会变质。2、易开瓶。3、密封性更好。4、更加环保。
软木塞对于法国人来说,就是葡萄酒灵魂的一部分。它永远不能被取代,是葡萄酒瓶中陈酿的重要一步。法国佬总把开瓶看做是一场仪式,人们对酒的期待被木塞开启时的“砰”然心动诠释得恰到好处。品酒间歇,更是免不了对木塞把玩一番,仿佛能嗅出当年的风土与气候。同时对于陈年能力比较强的酒,适合用软木塞,但通常陈年能力比较强都比较贵,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软木塞上档次。
木塞虽高大上,但较易变质。酒商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螺旋塞便应运而生。有了它,开酒省了酒刀,避免了开瓶失误导致葡萄酒无法饮用的问题。螺旋塞密封性好。同时用螺旋塞更加环保,不用看法树木,在澳洲本地的奔富都是螺旋塞,到了中国,就是软木塞,看上去高档。
人们对螺旋塞与软木塞的讨论,仿佛是新旧世界的一场“战争”。旧世界的人喜欢仪式感,喜欢先去压马路,整得一身汗,新世界的人更直接,别整那些花花肠子,我们直接去开房吧。
Orange Wine橘酒(也叫On Skins)
尽管名字叫橘酒,但它是用白葡萄制成的而不是橘子。换句话说: 橘酒是一种像红酒一样的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在酿造时只需要压榨得到果汁再进行发酵,与葡萄皮几乎不会有接触
➙而橘酒酿造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白葡萄”的皮和种子可以浸渍在葡萄汁中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这种接触增加了风味、色素和单宁,并使橙酒具有独特的颜色
但也有人批评橘酒,橙酒无法体现白葡萄品种特征,因为仿佛喝起来都是一样的,类似白的红,类似红的白,有点不伦不类。
国内的小铺酿造,就喜欢整点浸皮白葡萄,霞多丽/雷司令。Before三部曲是橘酒计划发售的葡萄酒。灵感来源于同名电影:Before Sunrise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set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Midnight爱在午夜降临前。
小圃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