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儿,一定要让她读的书——《绿山墙的安妮》
01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儿童文学书籍,如果你家有女孩儿,请一定要让她读一读。
除了学会善良、真诚、乐观、勤劳等品质,还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加拿大著名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这部《绿山墙的安妮》一直是加拿大文学经典的象征与标杆。
《绿山墙的安妮》于1908 年首次出版,其背景设定在蒙哥马利童年成长的地方——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
岛上阿凡利亚小镇的绿山墙农舍里,住着一对单身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他们本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帮忙干点农活,没想到阴差阳错地接来了红发女孩安妮。玛丽拉想将安妮送回孤儿院,但马修坚持将她留了下来。
安妮,拥有玫瑰般绚丽的想象力,一张小嘴巴永远讲个不停,给身边事物取些可爱的名字,无心犯下的错误常让人忍俊不禁。活泼开朗、勤奋好强的安妮,在学校赢得了很多朋友,并在学业上获得极大成功。
后来,安妮考上了外地的学校,却遭遇了最爱的马修病逝,玛丽拉眼睛也变得不好。最后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奖学金和去外地求学的机会,选择了留在绿山墙任教来照顾和陪伴玛丽拉。
安妮的到来,使原本沉闷的绿山墙焕发出诱人的生机与活力,也给古老的村庄带来无尽的欢乐。
02
《绿山墙的安妮》对孩子们来说,是一部真、善、美的启蒙读物,主人公安妮活泼、快乐的天性自然甜美地流淌,这正是当下的孩子们应该有的天性。
主人公安妮活泼开朗,谦虚自信,乐观向上,读书勤奋,真诚善良,热爱生活。
这本书,一直到大学才有机会读到,现在想一想,若是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读了这本书,人生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虽说它是儿童过我却觉得也适合大人们读一读,也许你能从安妮身上找到自己的童年,读物,不或者体验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童年。
03
安妮出场的时候,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十一岁左右的孩子,她的身上裹着一件又黄又灰的棉衣,很短,紧巴巴的,既不合身又很难看。她的脑袋上顶着一顶褪了色的棕色水手帽,帽子下面则是两条又粗发质又硬的红色麻花辫,辫子垂在背后。她有一张小巧的脸,白皙瘦削,脸上有很多小雀斑。她的嘴巴很大,眼睛也一样大,在某些光线或者某种情绪下眼睛看起来是绿色的,其他时候都是灰色。
这个在旁人看起来长相奇怪,甚至有些滑稽的小女孩,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而是乐观自信地生活着,为身边的人带来欢乐。
不过,像每一个爱美的小女孩儿一样,安妮有时也会有点小虚荣,她会要求玛丽拉给她做漂亮的裙子,还因为自己染发而不小心将头发弄成了绿色,最后不得不全部剪掉。
安妮还很调皮,顶撞林德太太,和吉尔伯特吵架,不小心灌醉了好朋友戴安娜。
她也闹了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她把门前的树林想象成闹鬼的树林,以至于自己晚上出门拿东西被吓得半死。错把止疼药当成香草精放到了蛋糕里,拿给新来的老师阿伦太太吃了。躺在漏水的小船里演戏,让自己深陷困境,困在水中一个木桩上呆了好久……
安妮,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孩儿,不过她是一个够有趣,够可爱,够真实的女孩儿。
04
书中还值得一提的是景色的描写,让人对那个美丽的小镇产生无限的向往。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变得无影无踪。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子在暖风里磞跳着走来。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青草,芦苇和 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而安妮的想象力则为这本来就很美好的景色增添了几分诗意,在安妮眼中的林荫大道是“喜悦的洁白之路”,一个普通的湖是“闪光的湖”,一所小池塘被称为“柳池”,一株开花的树美称为“白雪皇后”......
在她的眼中,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
安妮,就是女孩子该有的样子。
05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获取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尽管远大的抱负值得拥有,但它们却不是轻易可以达成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进行自我克制,并经受焦虑不安和灰心丧气的种种考验。
总有一天,我也会变老,时间掩盖了我的热情,吞噬了我的纯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的快乐,我的愿望是:“现在当个快乐的女孩,中年时当个快乐的阿姨,老年时当个快乐的老太婆——总之,拥有快乐的一生。”
安妮,这个性格独特,积极乐观,努力向上,追求美好的小女孩儿,让我看见生活的希望,唤起心中的梦想和对美好的渴望。
就如安妮所说,“但愿我没有错过人生中太多美好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素子,一个不太专业的自媒体人。
在这里谈读书,谈写作,谈情感,谈成长。
没有才华,有点感情,欢迎你来看看。
个人公众号:少女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