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的卡夫卡 第一章
第一章
西伯利亚的季风挾带着寒潮穿城而过,空气中凌乱的寒冷的因子却厄自不散,我知道寒冬降临了。
腊月开始的时候,我回到了胡集,同行的还有我的姐姐Donna。
轮胎碾压过僵硬的冻土,吱吱作响,这是一段泥泞的乡间小路。道路两旁是低矮的灌木,蚕食着狭窄的路面。错落高耸的云杉和松树,孤伶伶地树桠相互纠缠在一起,分不出彼此,我只能透过倒挂的冰棱和枝桠的间隙,窥探惨淡的天空,它们已经完全“占领“了我头顶的天空。
越往深处走路越来越窄,灌木枝刮蹭着车身,我摇上了车窗,连上车载,选了一首我喜欢的歌, Van Morrison的Have I Told You Lately。我喜欢这首歌的节奏,缓慢而低沉,Morrison的声音非常有传透力,足以穿透车厢里略显沉闷的气氛,却又不至于突兀。
Donna躺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恬静的面颊,自然舒张地闭上的双眼,身上披着薄羊毛毯。但是我知道一昼夜的旅途,清晨过后,人是不会陷入沉睡的。因为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容易思索自己的人生,情感在内心慢慢地酝酿。
我喜欢这样的慢节奏的生活,都市的职场生活节奏太快,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慢慢地耗损。而我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放慢节奏,好让自己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工作和情感。此时此刻,正是这种时候,我和Donna都不会去打破这份宁静。
我更喜欢称呼我的姐姐为Donna,是因为我们都认为我们的关系比起亲人,更像朋友。我们更想像朋友一样彼此尊重,交流。亲情有时候,未免会让我们陷入俗套。
冬日温暖的阳光穿透斑驳的树林的时候,我们抵达了目的地。眼前是一栋靠湖边的一层楼平房,房屋的正前方有一片空地,背靠着一座海拔约100米的小山。微风吹过湖面,掀起波光嶙峋的波浪,山坡上的杉木林也在轻微地耸动。
我把车停在空地上,Donna恰和时适地“醒了“。她掏出钥匙打开平房的正门,走进出推开了窗户,我则走到紧挨着房屋的“厨房”,掰开门旁边的窗户,把手伸进去,从里面打开门闩。像往常一样,我们默契地、有条不紊地清理着,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将在这里度过整个寒冬。
我到后山,在灌木林中捡了一些干燥的树枝和垂死的杂草,捆成一小捆,背回来。把火炉抬到门前的空地上,点燃树枝放进去,然后把从厨房搬出来的煤炭架在火上面,呛鼻的浓烟侵袭而上,我蹲下身,用一把破旧的蒲扇把新鲜的空气往进气孔里“驱逐”。等炭火燃起来之后,我清理掉火炉里面树枝的余烬,在点燃的煤炭上搁上另外两块煤炭。接下来,拎起水桶,走到湖边,打满一桶水,顺便清洗了水壶,提回来把水壶架在火炉上。
等我做完这些的时候,Donna已经打扫干净了屋子。我们开始把车后座和后备箱的东西往屋里搬。房屋的前面是一排走廊,左边是单独搭建的厨房,跟房屋本身是隔开的,走进房屋里一眼看到的是客厅,前后带窗,右手往里是一个卧室还有一个卫生间,都很简陋。
客厅靠前窗的下首有一张棕色亚麻布的长沙发,这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这个冬天的被窝,正中间是一张长条的杉木打造的茶几,也可以称为餐桌或者工作台。桌子腿和桌面的结合部位钉着木锲,让它足够地牢固,现代的家具已经不采用这种工艺了,只有乡下的老手艺人才会做这种费力地活。
我最喜欢的是客厅靠左边墙壁的一排储物架,最上面的一排是我们的书架。上面有泛黄的线装本《三国演义》,是我小时候耍赖从一个叔叔那里讨来的,我最喜欢里面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情节,长枪在手,纵横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我觉得赵子龙一定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欧洲中世纪骑士风格的一个人物,它的谦逊、儒雅和超凡脱俗的武艺,都让我迷醉。
Donna也喜欢阅读,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历史、人物传记之类的书籍,而她更喜欢文艺风格。我注意到她这次带的一本书,是Madeleine的A Wrinkle of Time,而我则带了一本厚厚的罗素的《西方哲学史》。Donna或多或少有些多愁善感,而我则偏理性一些。
阳光暖和的时候,我会把躺椅搬到房屋前的走廊上,再煮上一壶浓茶,在身上搭上毛毯,安静地阅读我带来的书籍,偶尔我会陷入胡思乱想而忘记了书中的情节,又不得不往回翻,找到记忆中的书页,续上忘却的情节。有时候,我不禁埋汰我的笨拙。
Donna比我优雅得多,她一般是在卧室靠窗的书桌前,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一边听着抒情的歌曲,翻动着书页,慢慢陷入多愁善感。
傍晚到了,夜渐渐凉了,我们在把燃着粗壮的树干的火盆搬到客厅靠后山的窗边,把窗户打开一条缝,放进新鲜的氧气,房屋里的温度攀升上来,凭着火堆的余热,足够让我们撑过寒冷的夜晚,更何况这样的夜晚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漫长,这是我们期待的冬天的生活,这一点就足够让我们安然入梦。
而明天,我们将要拜访父辈的叔伯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