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说

公子世无双‖汨罗江上不胜愁!

2017-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千江月儿
公子世无双‖汨罗江上不胜愁!

每年的端午,总是让我心神俱伤。

一来呢,我从小不爱吃粽子,非常不爱吃。但端午的粽子前后总得吃上半个来月吧,所以这段时间就是我忍饥挨饿的伤心时光。

二来呢,当然是为我喜欢的屈原屈公子了。在所有我喜欢的古代有风骨的绝代佳公子里,屈原屈公子真可以算是个另类。

屈公子和大多的忧国忧民的圣贤们都不同,许多圣贤出生贫困,生活无着,才愤而求学,又兼了解民间疾苦,所以才成就了一世美名,比如杜甫杜工部。

但屈公子不同,他本就出生豪门贵族,妥妥的超级富二代官二代,他的父亲伯庸和楚国国君本是同宗同室,又为当时楚国的三大家族之首。

再加屈公子的出生,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相传,他出生于寅年的寅月的寅日,这个日子无意中对应了,“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之说。

当然,今天的我们看来会觉得有点无稽之谈,或者说只是个巧合罢了,有什么所谓的,但在当时科学还不发达的战国时代,举国上下都认为这是一个极好兆头,能佑楚国太平百年,五谷丰登。

所以少年时期的屈公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过得那是相当的精致又奢华,怎么说呢?

有辞为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这个解释出来就,屈公子风雅,早上要吃木兰花瓣上的露珠当早餐,晚上呢,要吃菊花的花瓣当晚餐……也不知这样变态的爱好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反正当时这个豪门贵族的二公子,是个一心风雅,又兼标新立异的家伙。

还有辞为证:“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说明白了就是,这位屈公子平日里没事,就喜欢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峨冠,身上还要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就如此这般夸张的奇装怪服,居然还领导了楚国几十年的时尚风潮。后世我们所看到的楚服华美繁复,甚于秦国的冷硬单调,这其中很大部分都得归功于这位会玩爱美的屈公子。

当然,人家屈公子玩归玩,真材实学也非常有的,《史记》里就有记载,说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还真是个人才,他于内能明于治乱,于外又娴熟于各种辞令,朝廷的一切政策、文告,皆出自于他的手。

他19岁就能带兵抗击秦军,20岁上就当了县丞,21岁就已官拜左徒了。年纪轻轻成就巳是斐然。

然而,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翩翩佳公子,偏偏生于一个朝代更替频繁,时事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更悲摧的是,偏偏又效命于一个忧柔寡断,首鼠两端的楚怀王之手。

楚怀王这个家伙虽为一国之君,却并无半点立场,又总是利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还宠爱贪婪敛财的南后郑袖,偏爱毫无才能的幼子子兰,居然排斥一心为国为民的左徒屈原,致使国力渐衰,最后还弄得自己都身死秦国。

为保住楚国百年基业几千里山河,屈原已经不复年少时的性情美好热烈,他变得哀伤悲悯,他怜楚人之苦,却只在辞中写下:“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然而这些他用血泪写成的诗句,并不能打动歌舞升平中的楚怀王的心。楚怀王当时正被美少年宋玉的《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等关于美女,关于玩乐,关于吃喝的太平词迷得五迷三道,不知人间沧桑几何。

此时的他,已被楚怀王罢官放逐,无奈的只好流浪于汨罗江边的山山水水间。他美好的政治理想已不能实现,还要遭受苟且偷安、惧战主降的贵族们的打击排斥。

屈原在被放逐汨罗江边的9余年里,整日忧心忡忡,只可叹报国无门,每日只能披发行吟于江边,北望故都,思念故土,哀伤怅然的写下许多留传后世的巨制名篇。

当秦军的铁骑踏破了楚国的大好河山,屈原的心也碎了,他眼见着故土满目疮痍,悲愤难耐。

作为皇族的后人,他深知先祖们创下这片江山的不易,几十代的人筚路蓝缕、日夜劳作,到如今却毁在自己这一代人的手里,他彻底绝望了,他无颜愧对江东父老了,死,便成为了他最好的选择,他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这个即将灭亡的故国。

今天的我们也许并不能理解屈原这样以死明志的行为。

有许多人甚至还调侃说,是因为当时的汨罗江江水太过清彻,他那么爱美,当然要跳水了。要是换作现在污染严重,脏兮兮的江水,打死他也不会跳的。

还有人说他身为皇族后裔,国破家亡了,断不能屈身俯就称别人为君王了。

还有人怀疑他是不甘心输于张仪那个两面三刀的小人,才一心求死的。

不!不!才不是!

我们古代但凡有风骨的文人,大都怀有以死明志,以身殉国的赤胆忠心,他们的政治情结往往颇为厚重,他们的人格品质往往可与日月争辉。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当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身后的道路又崎岖坎坷时,为理想死去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屈原选择了端午这天在汨罗江上死去,他终于画上了一个有风骨的文人一生最圆满的句号。

不知道屈原选择在端午离去,是不是还怀念往日的端午,那时的楚国何其强盛,鱼米之乡,锦绣千里,在自己主持下的端午祭祀大典,何等壮美。

楚国的年青男女们在大殿齐声吟诵他的《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曾经最为富饶强盛的楚国终于从历史上消亡了。

故国已成荒原!回不去了!

岁月何其残忍,将他弃于故国的废墟之上!

他只是个心怀热烈的有赤子之心的文人呀,但历史为什么偏要赋于他救国救难的大业呢?

他已经六十二岁了,人生已无多少其他的可能了。

他抱着石头,一个人沿江悲吟,一个人踽踽独行,一个人静默的沉入汨罗江江底。

他的死就像他这一生的所为,孤单卓绝,九死不悔。

清凌凌的汨罗江水带走了他的生命,却为那段苍凉的历史留下了一抹,后世们人们永不能相忘的光和暖。

世上再没有《天问》了,

再没有《九歌》了,

再没有《离骚》了……

世间再没有屈原了,

再没有了像屈原这样的乱世佳公子了。

二千多年过去了,奔流不息的汨罗江水依然带不走我们对屈原的无尽哀思!

公子世无双‖汨罗江上不胜愁!

千江月的说:科普一下,屈原姓芈,屈是氏,先秦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屈原,名平,字原,所以平辈和后世人都叫他——屈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