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哲思简友广场

自救!找寻写作公式和算法,挖掘灵感创作源泉!

2019-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丿诗酒丶趁年华

说实话,我一直害怕写作。

我也早预见到,参加了“日更挑战”之后,遇上“内容创作瓶颈”是必然要经历的,不过是时间早或晚的问题。就像前几年流行语说的那样,“你怕或者不怕,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不喜不悲”。

中学时代,语文考试都让我痛苦万分,尤其是作文部分,向来觉得800字的格子如同《老男孩》歌词里的梦想那样遥不可及。偶尔遇上灵感枯竭,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憋不出什么内容来的时候,我也会耍小聪明,故意写错几行,然后一横划掉,另起一行重新写。这样就凑够字数了,嘿嘿。

学生时代,我们身处应试教育,为了分数,是不得不写作文的。而现在,是兴趣使然,并且是为了生计,写作的动力便乖乖从“被迫营业”变为“主动营业”了。

而且毕业后,我也是个踏入社会的人了,不能像小孩子那样幼稚任性了。自己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要像成年人一样肩负起人生责任,遇上困难不再选择逃避和被动挨打了,我要主动反击,甚至是积极反击,在它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进行反击。向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论学习,先发制人,掌握主动权。

那么,如何自救呢?

听一位作者说过这样有哲理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能单靠灵感来输出,而是应该什么话题都可以写,什么稿子给了你都可以喷个一二三四”。

是的,单纯依赖灵感的喷涌,我们迟早得渴死在“江郎才尽”的沙漠里。

所以,我就思考,有没有一个方式,能让写作稳定输出呢?思来想去,老喻的“人生算法课”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是呀!既然人生可以从知识层面总结成为方法论,再由方法论搭建成一套算法,那么,写作是不是也能这样呢?

确定了方向,我开始制定计划,决定先从模仿开始。

每天深度解读分析一篇高点赞数的文章,记录下他们的论述结构、措辞表达、排版风格等特点。利用大数据思维,将这些优势汇总成方法论。

其次,写作最重要的是素材。

听过一个理论,如果你要倒出一杯水,那你至少要有一壶水的储量。我想写作也是如此,要写出内容,我必须有内容储备。所以要有建立一个素材库,里面有新颖的有趣的观点,还要有精确生动的表达。一旦拥有素材库,相当于获得了一门核武器,写作效率能得到质的提升。

最后,落地实操去写。

羊皮卷里说的,理论就像是地图,它能引导你到正确的终点,却没有办法替你行走半步。有了理论就实际去写。一开始我给自己设定的要求不高,写就行了。如同《微习惯》作者史蒂芬·盖斯说的,计划每天锻炼三十分钟你难以坚持,那么试试告诉自己每天只锻炼一分钟,保持好这个微习惯,长久下来,你也可以有所收获。

把大目标细分,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写出鸿篇巨著。可以先写一些短篇文章,只要求逻辑结构严密,中间添些有趣的表达就可以了。

好了,理论、想法都确定了,剩下的是就是实践了。

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