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油蚱蜢

1.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慢性子的人。

刚开始,老公常常为此抓狂。

“到哪了,快8点了。”

“啊,错过大巴,只能坐地铁回来了,所以晚了点。”

“怎么没打电话说一声?”

“啊,正准备打来着。”

“你这准备工作做得有点长。”

我批判他因为我的慢性子变得锱铢必较,变得有点尖酸刻薄。所以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于我出门前需要一个小时穿衣打扮只能恨在心里。反抗方式:翻白眼、咬牙切齿、唉声叹气。

2.

我为我的这个性格找到了一个同义替换词:耐心。声称教育界需要我这样的有耐心的老师。并以此为由,拒绝改变。举起旗帜高呼:我要不畏流言蜚语,要活成自己人生的女主角,换言之-老子就是不改!还经常找出一些例子,说明我的慢是好事。当一个人脑子里想着这件事的时候,还真感觉到处都能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事例。比如在读《跃迁》的时候,有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两个探险队找南极,一队是慢的,日行20英里。另外一队是快的,天气好的时候全力以赴拼脚程,只有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才停下来休息。结果第一队成功到达,而第二队全部成员不幸遇难。我兴高采烈地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公听,你看,慢有慢的好处。殊不知要骗老实人很容易,骗聪明人却很难。老公听后给了十五字点评:你那叫磨叽,别人那叫策略,能一样吗?

3.

我开始想这两者的区别。

花10分钟跑完1500米,应该算磨叽。前面几圈匀速慢跑,最后一圈再加速冲刺,应该算策略;边看电视边吃饭花上个把小时,应该算磨叽。吃东西的时候专注但是细嚼慢咽,应该算策略;该交的文章拖到最后一天的半夜才开始赶,应该算磨叽。为了写文章,前期花大量的时间收集素材,最后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应该算策略……….

从高中开始算,我前前后后办过不下5张健身卡。刚办卡的一个月,永远跟打了鸡血一样,一个星期恨不得去健身房8次。过了第一个月,热情开始慢慢消退。准备出门开始要花上大把的时间,洗漱、找衣服、梳发型,甚至连衣服上的褶子此时都觉得特别碍眼,一定要熨完才能出门。搞定之后发现没剩多少时间,不去了!这个,应该算磨叽。

我姐坚持健身好几年。但她每个星期只去一次健身房,周周不断,没有所谓的打鸡血阶段和鸡血流干的阶段。她跟我说,把健身频率调整成一周一次,在潜意识里留下了健身很容易很轻松、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印象,自然而然就能坚持下来。这个,应该算策略。

看清两者区别之后,我在老公面前说我要be myself的时候少了几分底气。现在只能说,我还是拒绝成为somebody else,但是我要成为一个Better me----一个有策略的慢行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