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

2016-11-04  本文已影响48人  瑞欣的阳台
图片来自网络

这真是一本好书,在图书馆借来看完后就想着去买一本自己收藏着。

本书的作者刘瑜,是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人大的本科,清华的研究生,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哈佛大学的博士后,之后去剑桥大学当讲师,最后回中国在清华大学任教。她去了无数学子最想去的几所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我们定义为优秀的人,但是也会遇见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忍受孤独,被逼婚,赶论文。

有很多的事情或者现象她总有自己新的看法,写出的文字让人拍手叫好。我的拙笔写不出她的万分之一,就我收集的有意思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读到过很多遍这句话

“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一样,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是的,我们可以激发巨大的潜力,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闪闪发光的个体,只要再遇见挫折的时候,不停地和自己调和,就可以像哈利波特在遇见摄魂怪的时候,召唤出自己的神兽,在黑夜散发耀眼的光芒。

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这句话也是很多很多的引用过的。她写这篇文章是在讲一个人求助于她说,刚搬到美国,很孤单。她说她也没有好办法,因为她也没有克服它。她说,年少的时候,觉得孤独是一件很酷的事,后来长大觉得孤独是一件很凄惨的事。现在她觉得孤独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

她建议我们把孤独的时间好好地利用起来,有些人是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可求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回到内心,好好地寻找自己。

我有一个毫无根据的理论,并且对此坚定不疑:一个人感情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把它给零敲碎打地用完了,等到需要大额支出的时候,你的账号就已经空了。

这句话是出自她讲美国的约会文化。她说约会在英语文化中是模棱两可的状态。当一个人在宣布自己再约会某个人,基本上就是在宣布:我已经和这个人上过床了(或者很快会和这个人上床),但是她(他)还不是我的女(男)朋友。她说这种文化最大的弊端是一种挥霍性,就像吃自助餐一样,每道菜都浅尝辄止,每道菜都没有回味的余地。在爱情上你可以选择数量,也可以选择深度。但是真爱是一个对深度而不是对数量的体验。

我想象那种恐惧:一个人曾被反复告知自己是未来的主人翁,然后有一天,不知哪一天,突然,他必须开始学习接受自己的失败,必须开始接受某些,很多,那么多,太多,几乎所有,美好事物与自己的无关性。

这句话简直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是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建设,但是现在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考虑着如何找一份好实习,如何去一家好公司,如何如何,因为现在的就业不太好。将就了很多,但是这也是融入社会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吧。需要面对失败,然后凭自己的努力杀出一条血路来。

她也写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句子。

作为一个“女知识分子”,我当然要经常看一些非常高深的书,参加高深的会议,跷着高深的二郎腿,皱高深的眉头。

连用了四个高深,只是为了符合大家对于“女知识分子”的印象认知。但是她会为连续批改几天的期末作业而发牢骚,也会在傍晚在剑桥看着美丽的风景,想着,生活多么美好,万事俱备,只欠一个老公两个儿子一条狗。她和其他四个女博士壮着胆子去看男子的脱衣舞会。不停地劝告从未改变的室友们好好地收拾厨房,最后忍无可忍而爆粗口。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最讨厌的事就是她的导师告诉她这个想法有人提出过了。她形容学术研究就像一个过度开发的山头,没有地方插上她的小红旗。

因为她的专业是政治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文字多少渗透了一点学科感,但是看起来还是没有违和感。看完她的文字,我对自己更加的宽容了,是哒,我们要多和自己沟通,知道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要自己想得通。能够好好地活下去,做一个心里有爱的人,就很好了。

喜欢的朋友不妨去看一下。或许通过她的故事解决你正苦恼的事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