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为千万个守望者和失落的家园
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何写作》中道出了写作的四个动机,即纯粹的个人主义、美学热情、历史冲动和政治目的。倘使将文学作品比作一艘将要出海航行的船舶,个人主义正是船的罗盘,旅者想要向哪个方向行驶,想要寻找自己童年时或者白日梦里的哪幅图景,便依靠着罗盘的指引前进。美学热情是造船者必不可少的设计图纸。船身的颜色,船舱的设计,行人想要进行怎样的旅程,均要通过对船舶本身的修饰来体现,一位真正热爱旅行的旅者一定不会忽略哪怕是一套水杯的挑选。如果旅者有意考察航线的存在性特征,则会选择一条古已有之的航线而非开辟新的航线,并沿途格外注意航线与书中记载是否属实。而对于绝大多数写作者和绝大多数作品来说,倘若具有超越现实的有远见的政治目的,并以此为主要动机去努力达成,则无异于发现了前人未曾发现的岛屿甚至是开辟了新航路。当一艘帆船载着人类的希冀和守望驶向大海,旅者或许背负开辟新的家园的责任,或许带着将海上风光传回陆地的允诺,总之,某种责任开始了。不同动机所占比重决定了这种责任的受众,当受众者为全人类时,这段航行将会为全人类所瞩目甚至铭记。
《挪威的森林》我高中的时候不甚喜欢读村上春树,但是却拥有他的一本《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原不应当摆在我家书柜上这么久,全是因为有些别的原因。那时我一个很好的朋友过生日,为还他曾赠书之情,我在书店里也给他挑了一本书,因为他和我不同校,平时也没有见面机会,所以书原本是未拆封准备放假的时候有机会见面再带给他,可是放假的时候又总是因为我不上心最终忘记。后来人事难料,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日渐疏淡,终于陌路。我年年准备给他的生日礼物也都是没能送出去而留在了我自己手里,这本书也不例外。当年忍不住不厚道了一把,拆封自己先看了,看的过程也并不一气呵成,由于十七岁的我不喜欢村上春树娓娓道来的语调,所以每次只看了半本就耐不下性子看下去,结果开头看了好多遍,就像背单词背到最后就记得一个abandon一样,合上书只能背下来第一句:“37岁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机上……”
过了几年,20岁的我坐在闷热寂静的图书馆里读完了村上的另一本书《海边的卡夫卡》,忽觉孤独如斯。
人生在世三万天,趣果有间,孤独无解的孤独。
而村上春树说,尽管世界上每一个体的存在是艰辛而孤独的,但就记忆的原型而言,我们则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他让我找到了我的孤独,又让我觉得不甚孤独。
那是因为他比我还要孤独。
电影《挪威的森林》剧照放假回家以后我找出了《挪威的森林》,好多泡沫在心底涌起,我带着20岁的心境去完成17岁的未完成,是一种少年的辜负和迟到的读解。也是全部的成长——与爱情有关或无关尚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看见人生,看见自己。
自然就想起了无数个午后傍晚,走在回家路上的少女。
少女A喜欢村上春树。她踢走脚边的一颗石子,抬眼是秋日温暖的暮色,被狭窄的胡同切割成一长条沉静的深蓝,远处染着微醺般的一丝绯红。她说:“我挺喜欢《挪威的森林》里面渡边和绿子接吻那段的。”
“什么?哪段?”少女B有些慌神,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读到了那段。
“嗯……就是,失火的时候。”少女A稍微皱起了眉,“他俩在后面看热闹,然后接吻。”
少女B很放心,她也理所当然地想起来了,恰恰是她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但是她侧过头去,认真地看了少女A一看。“我喜欢渡边和直子上床的那段,就是,雨夜,那段。”——“那是个温和的雨夜,我们赤身裸体也未感到寒意。”——小巷昏黄的灯明了又灭,须臾间就是20岁的冬天。
我诚然是少女B,20岁的冬天里,我似乎不再喜欢书里的那个雨夜的温柔,反而更喜欢那句“直子连爱都没爱过我”。
村上春树近照村上春树洞悉世事,即便是不了解他生平的读者,也能轻易的判断他绝非单单是一个小说创作者。他对于人间有着理性的感受和总结,这一点当我读到《海边的卡夫卡》时感受尤为浓烈。看似荒诞的剧情,现实世界和所谓异界,性与暴力与美……世界就是如此,而人类如此无知。无论用何种批评方法去解读,始终难以揣度它的深意。
“In dreams begin the responsibility.”相对于田村卡夫卡来说,更像是村上春树被束缚在想象力带来的责任里。当他从一个瑰奇的梦境里醒来,决心造船出海航行时,他就不得不将自己的计划设计得尽善尽美。但他是知道的,也在《且听风吟》的开篇就写出来了,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计划开辟新航路并非所愿,海浪与阳光的温柔同样是旅行的目的,或许要走一片宁静的海域,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来自各国的船队,遥遥地挥一挥旗子以示友好。在寻找什么吗?或许那座岛屿曾有人居住?离开家园的人们,会想念吗?那就画下来送给他们吧,孤独地活在世上,也真够为难的。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久违的家园,在人类童年时给予他们篝火与欢笑的家园,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到现代文明的今日,远古的记忆使我们热泪盈眶,重逢的时刻也令人感动。而村上春树依然在海上,他意识到自己达成了某种令人安心的目标,于是倍受鼓舞,奋力向前,沿他的航线继续驶向天边。
而此岸彼岸的守望者,千千万万个守望者,在这段旅程中看到了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爵士乐,他们的悲剧,还有悲剧里峰回路转的那一点儿希冀和柔情。这使人幸福,使人暂时忘却孤独的本我,继续踽踽独行,回到千千万万个凡夫俗子中去。
于是村上春树或许终其一生,去抚慰他触手能及的千千万万个伤怀的灵魂。
也会有人愿承其志,驾驶着另一艘帆船告别世界。
所以,就送给我喜欢村上春树的朋友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