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性的时代》:单身是一种选择,和结婚一样
对于很多二三十岁但仍旧单身的女孩子来说,这几天可能过得并不愉快,因为一到过年,那些平时根本没什么联系的七大姑八大姨有疯狂地热情起来,“催婚”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告诉你:
“女孩子年纪大了就不好找对象了!”
“你别心气儿太高,差不多就嫁了吧!”
“女孩子不结婚,工作再好有什么用?”
“没生过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你看你表姐,今年都生二胎了”
……
这些话开始的时候还想反驳一下,但听得多了,连争辩都懒得争辩,反正无论你说什么,大家该怎么想还是怎么想。
我今年二十一岁,还没到被催婚的年纪,但亲戚朋友已经开始多多少少地暗示我抓紧了?我看了看元旦时候给自己列的计划表,读研、写作、考证、旅游、赚钱、蹦极、学插画……找个男朋友好像排在最后随缘的行列里,还是因为强迫症想把计划数量凑个整才列上去的……
于是在亲戚们疯狂讨论着结婚生二胎的话题时,我顺便把《我的孤独,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这本书读完了。这是美国著名记者丽贝卡·特雷斯特所写的一本纪实性作品,她采访了近百名不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种族和不同经济状况的美国女性,讲述她们的爱情与婚姻,讲述她们的孤独和自我,讲述她们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思考。同时也回顾了百年美国女性地位的变迁,女性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的改变,让我们真正去理解在这个时代选择单身的女性的真实想法和真实生活。
书中采访了很多单身的女性,她们没有了家庭的负累,而选择在事业上驰骋,获得了不俗的成就,她们躲避了世俗的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出了真实的自我,但同时,她们也的确承受着经济的压力,难言的孤独,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
单身带来自由,也带来孤独;单身带来成长,也带来放纵;单身让她们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也让她们失去了很多传统的社交。单身是这个时代给女性生活的一种选择,有传统女性不敢奢望的幸福,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作者不是在倡导单身,只是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对自己的选择后悔。就像作者在书中谈到自己的生活时说的那样:“我幸福的结婚了,因为在这个时代,单身也可以同样的幸福。”
在传统眼光中,女性的单身大多是被选择,但反观我们现在真实的社会,其实,很多优秀的女孩子的单身却是自己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受到高等教育,在职场上有着不输于男性的成就,一个人的生活过得逍遥自在,在一段段浪漫的恋爱关系中进进出出,而不需要被繁重的家务,抚育孩子的辛劳锁住,婚姻的吸引力就大大下降了。
很多女孩子从小被灌输的观念就是,婚姻是人生的终极目的,美满的家庭,相夫教子,会让女人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但是,家庭从来都不会成为男性的束缚,却常常成了禁锢女性的牢笼。为什么女性自身价值的实现就一定要依托于丈夫或者孩子的成功,而不能因为自己的事业的成功?为什么女性只能依赖于他者的荣耀?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了这种不平等的付出,婚姻才变得让人恐惧。
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取得了经济的独立,但是,传统的眼光并没有那么快的改变,事业成功的女性,却仍旧要常常承担绝大多数的家务劳动,仍旧被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对男性保持低姿态。因此,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婚姻更像是一种牺牲,舍弃了自由,放弃了自我。更何况,并不是每一段婚姻都是因为真挚的爱情,如果没有强烈的爱意,这种牺牲就更会显得得不偿失。
十八岁起,我就开始给我的爸妈洗脑,日常告诉他们:“我可能不会结婚”“我真的不喜欢小孩子”“三十岁以前我绝对不会考虑结婚的问题”“我对佛家很感兴趣,可能会考虑出家”……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其实,并非我真的抗拒婚姻,抗拒生孩子,只是,我真的害怕再过几年自己也要承受很多女孩子被迫承受的压力。结婚生子,应该是我的选择,而是社会强加给我的。在我的观念中,只有当一个人能让我爱到愿意为之放弃部分自由的时候,我才会考虑结婚,同样的,只有当我觉得自己的精神足够成熟,经济足够稳定的时候,我才敢考虑去生一个孩子。否则,将是对自己、对他人、对新生命的亵渎。
最后,想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作结:
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感情好就在一起,不好就分手;我们的交往可以是长久的,也可以是短暂的;我们曾在爱情中迷失过,也曾在欲望中沉沦过;我们曾经拥有过美好的关系,把我们领向心理层面的,有时是地理空间层面的新场所,也曾遇到过烂人,在生活上和与伴侣相处上给予我们无数的教训。
我们的伴侣、情人、女朋友或男朋友,犹如我们的精神伴侣,引领我们走出失亲之痛,陪我们度过悲伤,熬过疾病。我的有些朋友陪同伴侣接受癌症治疗和糖尿病诊断,陪伴他们走过父母去世或失业的灰暗日子。尽管后来他们分手的时候有的解脱,有的伤心,有的愉快,有的怨恨。但是这些在关键时刻的陪伴深深烙在他们的心里,这种情感的联结使他们永生难忘。曾经的伴侣,虽然我们未能和他们携手走进婚姻,但是他们依然重要,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