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地到水边的距离有多远

2022-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醉眠芳草涧

最近,我在《悉达多》这本书里旅行。

以前听到“黑塞”这个如雷贯耳的大名,只觉得听而生畏。静下心一读他的作品,我才发现,大家之作也可以是平易近人浅显易懂的。

一、在水边

读这本书像是在登山。渐入佳境,曲径通幽。尤其是读到“船夫”那一章节之时。

船夫说:“我曾将成千上万的人摆渡过河,然而对于所有那些过客,这条河仅仅是他们旅程中的障碍。他们都是为生意和金钱而奔忙。这条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而船夫就是要尽快带他们渡过这一障碍。但这千万人之中会有几十个人,也许只有四五个,对他们来说,这条河并非阻碍。他们听见了河水的音声并且用心去谛听,于是河水对于他们成为神圣之物,正如河水对于我一样。”

这段话这么动听,仿佛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从来没有觉得河水是障碍过。每一层水波荡漾的纹路,都是自然亲吻过的痕迹。

最近,我回到了故乡。因为养脚的缘故,我终于又有大把时间坐在水边了。

只是黎明到晨曦的时间距离,水边的情状便瞬息万变。天幕徐徐变幻自己的颜色光泽,蓦然之间把一弯新月搬走。它是神奇的魔法师。我只是静静坐着,它便和时间联手将黎明送走,给人间,也给我涂上白天的色泽。

我想起船夫说的话,想起书中那一段话:“夜幕降临时,他们经常坐在岸边的树桩上,静静地倾听流水之音。对他们来说,那不仅仅是河水之音,而是存在之音,永恒流转之音。”

这本书写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已经过去一百年了,书中的话却亦是永恒流转之音。它们在我心头荡漾,一如眼前的流水般,清澈,迷人。

记得刚刚毕业的那五年,在那座远离人世喧嚣的小渔村,我花大量的时间与水对话。

一下班,吃过晚饭,我的心就被一方方鱼塘牵引着,脚步缓缓,来至岸边。我可以从白天坐到夜幕降临。水静静望着我,我也静静望着她。很久很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那时候,我的心很容易便会跟着眼前的水一起流动。我倾听着她,她倾听着我。时间仿佛静止了,又仿佛变成永恒的。

有一次,他来找我,远远地喊了我一声。我觉得那一声太鲁莽,打扰了我们。

是的,我们。水是有灵性的。让心充分安静下来,把自己放在水中,随之流淌,我们便可以跟水进行对话。

五年后,为了生计,我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生我养我的水,来到繁华的都市。

如今,我披满尘埃回来,再次与水重逢,她却不肯再谛听我,再跟我倾诉。我能够与水对话的灵性已经随时光流走了吗?我还能够找回来吗?她还能成为我的好朋友吗?

我望着天空,想找到答案。天空望着已经变得日益俗气的我,不说话。

天空和塘水是好朋友。永恒的朋友。

天空时时在水上观照自己俊俏的容颜,塘水刻刻以天空为背景包罗世间万象。

当天空愉快之时,塘水便可以身着一袭无边无际的纱裙。那裙上镶着五光十色的花边,赤橙黄绿青蓝紫。“树阴照水爱晴柔”,此时的树影、草影、花影,都像个孩子一般在清风里在清水里微微笑着,笑容纯真无邪。

当天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变得烦闷之时,塘水便给自己着一身灰色长袍。她变得更加沉静温柔,她想尽力去拥抱不快乐的天空。但是,她永远拥抱不了天空,温暖不了天空。她以为自己所穿的灰色是理解天空的颜色。

一个人是永远理解不了另一个人的。世间没有感同身受。

在水边坐了很久很久,我想,我的根在水里。

二、出世与入世

读一本书,就是在读自己。在书中旅行,可以发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那种读书读到忽然灵光一现的感觉了。可能也是因为近几年读的都是工具书的缘故吧。

悉达多从出世到入世的过程,不正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吗?不就是我这十年来的经历吗?

毕业后的五年,我一直是出世的状态。那是游山玩水鲜衣怒马的少年时。一到周末,我便纵情山水。我与自然深度对话。自然洗濯着我的灵魂。

平日工作之余,在那座安安静静的小渔村,我学着画水彩画,弹钢琴曲,弹唱吉他,我种植大量的植物盆栽,我学着为自己制作简单的小食物……我读三毛、席慕蓉、张爱玲、庆山、史铁生……一个人的日子,有滋有味。直到那趟西藏之旅结束之后。

从西藏回来后,我忽然倦了这样的生活,我不想一个人过下去了。我想开启新篇章。

我不断相亲,接着恋爱,走入婚姻,生下孩子,考地级市,考入省城……热热闹闹,繁华如梦。这样的入世生活,一晃便过了五六年。这期间,我不再养花弹琴唱歌画画……只有为了考试而坚持的阅读与写作,还在继续。

我已经离开山离开水很久很久了,久到好像一生那么长。我还是当初那个自然的孩子吗?

那一次去名校跟岗学习,最后一天有一个读书分享环节。怀化一位女老师分享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她好像讲了书中的女主角永远有自己的初心,没有放弃最初的理想。

听着听着,我忽然就想起了从前。我放弃那一群孩子们很久很久了。

为了考试,我在教学上敷衍了事。可他们是那么可爱无邪。那些肉嘟嘟的小脸蛋、圆滚滚的小脑袋,真叫人留恋啊。

到了繁忙的都市里,再看同样的小脑袋小脸蛋,少了纯真无邪,多了世故计较。

那天阳光明媚,室内窗明几净,每一位同事都在认真学习,专心聆听,做好笔记。只有我一个人停止做笔记,埋下头,任泪水铺满双眼,在人群里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我问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我好像做了很多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时间好像经过了我,又好像并没有流逝。

它成了我的软肋。一被提及,一经看到,内心便波涛汹涌。大城市容不下软弱的泪水。我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戴着面具继续说着轻描淡写的语句。

出世,入世。生而为人,到底该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悉达多最终又出世了。而我的生命轨迹会怎样继续下去?

三、灵魂的洗礼

借书给我的他说,读这本书,会感觉灵魂被洗礼。

的确如此,大树下的我读到倒数第二节,有一种感动在心头不断升起。

世间万事万物,所有悲欢离合,都被收罗进这本薄薄的书里。我觉得我确实被洗礼了。

我的灵魂随着这本书的描写而渐入佳境,也在河流上荡啊荡。荡到最高处的地方,我看见万物归一的圆融和谐。所有的一切都被解释了。

读完了《悉达多》,我的内心充满了安静与释然。难怪它可以救赎一个人。

伴随着书里的文字,我一直跟着悉达多在尘世间寻找,寻找意义,寻找真理,寻找那个永恒的道。

等我真的找到答案,那一刻,大彻大悟。有一种超脱感在心头酝酿。我的心头被一种高尚的情感与思辨的美感萦绕着,久久不散。在这炎热的夏季,知了吟唱声依旧不绝。不知为什么,读到最后,我潸然泪下。

尘归尘,土归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有智慧到最终,原来只会剩下一团空寂。到最终,绘画艺术画的就是生活里的风景。时而明媚,时而忧伤。到最终,钢琴弹出来的,是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之河。有悲痛欲绝的苦,也有狂热炽烈的乐。到最终,文字书写出来的,也只是每一个人生活里实实在在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人间的艺术就是用来表达我们的情感的。科学呢?科学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真理。

而世间真理是穷不尽的,哪怕上下而求索一生一世。

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完成自己这个生命?

既然根在水里,那就回到水边?既然入世已倦,那就出世一番?

从陆地到水边的距离有多远?从入世到出世的旅程有多久?

好书是能够帮助我们读懂自己的书。黑塞的《悉达多》是好书,值得读一辈子的好书。它让我在写完这一篇读后感后,感觉把我自己也写完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