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黄厚江老师导读
一、语文老师备课策略
加减乘除
加,与课文相关资料都看到,广泛涉猎,多多益善。只看一本教学参考书,太窄,不能有成功的教学设计。但最好不要看别人的教学设计,容易被别人的设计套住。
减,做减法,善于取舍,找到最优教学资源。
乘,即整合。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一个都不想丢,面面俱到其实面面不到。如果能把三个教学活动整合成一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学智慧,就是乘法,更是教师的功力。(能把三份试卷整合成一份试卷让学生做)
除,重点教学活动分层次。黄老师《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契诃夫小说的风格,就设计了四个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欣赏道具(理解讽刺),;“穿越性”阅读欣赏,从三个任务中尝试完成一个(重组人物与道具,理解讽刺小说的夸张要合理);赏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公务员之死》结尾(以小人物命运表现主题);提炼契诃夫小说的风格。四个学习活动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二、透彻的文本阅读
1以不同的视角关照文本
好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全面备课中来,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还要从文本中来(参考看得多不如文本看得多)。
老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视角(立场)不同的身份阅读文本。
好的语文老师要把自己变成专业鉴赏者,以专业鉴赏者的眼光读小说,以专业鉴赏者的眼光读《红楼梦》
以研究者的视角研究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
以学生的视角读文本。这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也许老师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的文本,学生看起来不容易。蹲下来用和学生一样的视角看文本。要知道学生会在哪里发生错误,学生从文本哪个地方能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老师希望学生看到什么。
一个单元中不同文本在单元中地位、作用不同。经典文本(教透),一般文本(抓一点带其余),辅助文本(资料,支架作用)。黄老师主张大单元教学不同文本应该分类处理,有不同作用,各有各的角色,大单元教学要有一个核心文本。
阅读教学要以文本理解为基础。
2.建立文本的立体空间
要把文本读成立体的。内容的立体理解,文本形式的立体理解(横向关系纵向关系),语言的立体理解。文本形式的立体理解,如文章中如果有两只小狗,两只小狗什么关系(横向关系),一开始什么关系,后来什么关系,最后什么关系(纵向关系),一个人养了一只小狗,人为什么养小狗,人和小狗什么关系(横向),一开始什么关系,后来什么关系(纵向关系)。美容的立体理解,如《背影》中父子之间关系的复杂变化,在变化中理解父亲(中国式的父爱)。语言的立体理解,句式,含义等。
3.符合阅读规律的文本内容理解(对文本内容理解符合阅读规律)
文本的意义。
理解文本的意义,文本意(符号意、作者意),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文本意(所能)作者意(所指)。
文章写出来意义会发生变化。如《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形象意义的变化,从对骑士文学的讽刺,到现在指敢于挑战现实的英雄形象。其实《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意义也有变化。
个性意义和读者意义
简单来说,看作者说了什么意思,参考书上什么意思,大家都认为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是什么意思。
看作者的内容,是以什么样的语言和形式呈现出来的,如小说讲了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的,讲故事过程中告诉我们人、人性怎么回事
三、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切入口)
1.从知识和答案切入
把老师想要告诉学生的答案,想要学生记下来的知识点,变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认识理解明白这个知识点。《皇帝的新装》理解主题,不直接讲给学生,让学生给童话中人物分类,两类,三类,四类,五类,分钟,其实是两类,骗人的和被骗的,(除了两个骗子是骗人的,其余既骗人又被骗),大人和小孩。这篇童话既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大人的,你会讲给谁,对她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让学生通过任务来理解主题。《桥》,给新建的桥命名,也是理解主题。
2.从文本价值点切入
价值点不等于知识点,文本难懂的地方,反复重复的地方,稀奇古怪的地方,
3.从听说读写切入
文本听说读写方面有哪些价值。特别是要有多角度的写,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黄老师在《昆明的雨》,在两部分内容之间加关联词,《桥》给桥命名。
4.基于语言运用,立足核心素养
大任务不好落实,可以从设计小任务开始,一节课设计两三个小任务,比较实在。
设计学习活动要是语言运用活动,好的语言运用活动一定可以体现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