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多读了几遍”说开去。 - 草稿

2019-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兰心竹

        谈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力、素养,不要讲那么多,最核心的就是看他喜欢不喜欢读书。

                    ——  温儒敏

   

      “同学们,这道题做全对的没有几个人,做全对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做对的,好吗?”

      “我多读了几遍,读着读着就顺下来了。”

      “我也是,我读了好几遍。”

      “我读了好几遍,还不能确定,就蒙了个觉得对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我多读了几遍”这句话,这句话也是我们老师上课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吧。

        期中考试结束以后,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给她分析一点接地气的内容。思来想去,自己也不是名家,不知道怎么说起,今天就学生说的这句话反思一下我的触动吧。

      说实话。一拿到三年级卷纸:我吃了一惊,而且是大吃一惊。出题的人水平太高啦。整个卷子都在考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基础知识紧紧围绕课本,拓展部分则考试了学生的仿写能力。不过,历年来的每一份卷纸考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契合度。今天,我想着重说下学生做“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时给我的反思,因为顺着题目看下来,这道题最先引起我的吃惊,主要是有好几个词语在我的课堂上没有涉及到。我想:完了,卷纸的第一面就出见如此大的失误,剩下拓展类的题目更会惨不忍睹。看到这道题我就在一点一点回顾我的课堂:为什么我课堂没有出现这几个词语?“漂白粉””舍生取义“……这道题涵盖了生活实践和阅读的积累。那归根到底是考老师在课堂上对大众化问题的传播是否到位,对个别情况是否强调到位。此时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要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就要旁征引博,举一反十、反百、反千。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不一定就会恰好出现在卷子上,语文课堂也不是为应试服务的,但目的是明确的: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

      “我多读了几遍”很浅显地阐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通过反复流利朗读,不但能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奇妙地感悟文字背后的很多“韵质”,表达了许多朗读的重要性,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朗读的重要性跃然纸上。那么这时候,我再次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不是就水到渠成了呢?作为普遍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哪怕20分钟,也可做到“读书等身”。

        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他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我也不是伟人,但伟人已经为我们留下启示,那么我的课堂该如何去做呢?

        期中考试后,我把课堂结构调整了一下: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学课文,特别是字词学习上,挑几个同学上黑板书写过后,尽最大限度扩词,这样也能扩大学生们的眼界,我发现同学们乐此不疲,有的同学的预习远远超过我的预想,他们甚至自学完了整本书的字词。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他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以百倍的信心攻克着一个个拦路虎,乐在其中。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积累知识;感悟,涵养品性;吟唱,滋润心灵;演绎,增加智慧。已经和新教育携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多读几遍”,你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