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

《苏武牧羊》——朋友之道

2022-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汐暮

苏武与李陵本是好朋友,后来两人走了不同的路。李陵投降匈奴,苏武坚守自己。

两人同在一个地方,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苏武牧羊,李陵做官。开始时两人都不来往。苏武接受不了李陵投降,对他咒骂。李陵因为羞耻,希望苏武赶紧死掉。

过了十年,苏武没有死,李陵被领导派去劝降,两人不得不见面。一番感慨过后,重归于好。表面上又回到了过去时代,一起喝酒,彻夜聊天,诉说心事。

李陵还会偶尔给苏武送食物。苏武对李陵自是真心实意,他懂了李陵心中之苦,反而更加疼惜朋友。本来他痛恨没有气节,投敌叛国之人,特别是自己的好友,心里会更加难以接受。

苏武因为懂李陵之苦,所以包容。最好的朋友,也许就是这样,不用什么都直接说出来,但是对方却能明白。尊重,理解彼此选择的路,包容对方的缺点,发现他的优点。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依旧如故,彼此相爱,互助。

儒家的核心思想: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想要的,对方肯定也想要,想达到的对方也想达到。所以,帮对方完成。我们不想要的,别人可能也不会想要,所以,不要施加给别人。

将心比心,就能知道对方的心,能真诚的对待,也能包容。

苏武能宽容李陵,就是将心比心,包容了朋友的可耻行为,并且依然爱他。这对苏武来说,其实不难。有仁爱之心的生知安行者,会主动安住在仁里。不这样做,对他来说才难。更何况是好友,爱恨纠葛之后,能更加爱。

李陵又是如何对待苏武?

表面要好,内心却不希望苏武有好结果。本来苏武可以早点回到大汉。因为两国的前朝国君都已故,新王又建立了新的制度,两国又开始交好。而苏武这个人也被朝堂遗忘,都认为他死了。

只要李陵告诉大汉使者,苏武还活着,他就能回到大汉。但是李陵害怕苏武得到好名声,这样他的名声就更坏。因为自己想要又得不到,所以也不让苏武得到。他心里怨恨,也愧疚。活得矛盾,痛苦。

李陵经常去看苏武,时间久了,李陵也开始变了。最好的朋友是什么样?是能让自己进步。

孔子说,交友,要交益友,良师益友。能是良师,自然能是益友。朋友是最能影响自己的人。因为经常在一起,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就影响了。

苏武不知不觉影响了李陵。李陵的良知一天天光明起来。人人都有良知,只是被私欲蒙蔽。只要天天擦,就会越来越亮,恢复本来善良的面目。

孟子的四端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仁义礼智”。只要没有了私欲,它们就能得到放大,自然能“致良知”。

孔子说:“里仁为美。” 习俗能改变一个人,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人就会变得仁德起来。和有仁德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自然也会,善端日长,生出仁心仁术来。

李陵知道苏武想回大汉,就给他修建“望乡台”,眺望故乡,以慰思乡之情。这份情谊,也是难得。苏武生病要死的时候,也是李陵找来药,治好朋友。又为苏武讨要回被没收的爱马。这就都是”忠”于朋友,为他实现心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这些事对他来说,都不是太难。

唯有最难的那一关,帮助苏武回故土,这关乎到自己的利益,他怎么也做不到。

有一次,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告诉苏武,本可以帮他回故乡,但害怕回去以后,好名声给了苏武,自己却只能得到坏名声。他不想朋友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苏武听后,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手握紧了朋友的手。这一握,传达的是信任,也是原谅,温暖。他依然爱李陵。无论他怎么待自己,他都不会改变自己对友的态度。

苏武有“忠恕之道”和“仁心”作为根据地,李陵怎么做也影响不了他。根据地乃立身,安心之本,不会被环境和他人同化。反而能同化那些没有根据地的人。

又过了几年,李陵的良知终于擦得够亮了,也是苏武长时间的熏陶发了芽。他终于帮助苏武回到了大汉。

苏武最后能回故乡,也是依靠朋友帮忙。从这一点来说,李陵也很了不起,他终于战胜自己。对待朋友,依然做到了忠义。

虽然李陵的良知灰尘太厚,擦的时间用了很久,但依然能困知勉行到达目的地。苏武给李陵播下的大善大美,忠于朋友之道的种子,虽然发芽很慢,但终究是发了芽。只要有播种,就有可能发芽。

毕竟苏武得到了李陵想要的东西。而李陵臭名远扬,活在痛苦中,只能羡慕嫉妒苏武。但他明知结果,却依然帮朋友实现心愿,这就是朋友之道。

最好的朋友,也莫不过如此。

朋友之道,忠恕之道,良知之道——仁爱之道。

勿忘旧友,勿望朋友之道,做一个值得朋友交往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