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Hecyzy

1932年,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在毕业典礼上进行了一场名为“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的演讲,送给即将毕业的学子一句话:不要抛弃学问。时值毕业季,我有幸读到这篇文章,不免感慨自己早已毕业三年,但又有多少时间是在做学问呢?

参加工作之后,更多的是忙于日常琐事,为了适应社会、适应所处的环境不断改变着自己,做学问仿佛成了最不切实际的臆想。不是说做学问这事儿有多难,人的精力有限,当被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怎么才能再多挣点钱等等类似的事情包裹时,在自己看来确实没有多余的注意力来做学问,眼界早已被限制在眼巴前的一亩三分地儿,想着如何与周围的人斗智斗勇上。

这就是很多普通人的日常。毕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边界,能够做到时常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就是当局者迷。环境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无论开始什么样,它都会努力的把你变成最“人兽无害、童叟无欺”的样子。

我刚一毕业时,踌躇满志,想要有一番抱负能够有所作为。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就陷入了与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作斗争。因为你所看到的、经历的,都和学问无关,貌似学问天生就是生计的对立面一样。如果别人知道你在做这样一件事情,可能还会换来异样的眼光。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学问无关,可能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学问。

还是胡老先生说的好,趁年富力强,年轻人要去做一种专门学问,老了就来不及了。学问决不会辜负任何人,即使为了生计,也要这么做,否在就会被后进少年淘汰掉。即使能意识到这一点,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今天与领导一起吃饭,他说到了近期见到大学同学的故事,在一个慢节奏的城市,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谁能想到他就是当年北大博士毕业的拼命三郎呢?

毕业后做学问难,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我没有做学问的环境,更没有条件。“凡是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不想做一件事,总能找到千万种理由,如果决定要做,一个就够了。

那又是什么导致我们陷入了这种状态?胡老先生将其归为了两大类:第一: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第二: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理想溶液幻灭,人便甘心为现实奴役。

如果这样,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

第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当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时,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

第三: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