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行
文/欣然
北京一书法家作品最近看了一本书。是曹德旺的《心若菩提》。读来荡气回肠。不得不说,曹德旺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伟大的慈善家。
他将汽车玻璃事业做到全国乃至全球之最,又不忘感恩和回馈社会。
他曾四问石竹山拜访高人,心诚所至,金石为开。德旺,德旺,德才兼备者,事业会兴旺发达。
他虽出生寒门而历经磨难,终是凝心聚力运交华盖,实为运以德积,厚德载物的典范。令人顶礼膜拜!
曹总自传人与人是有千差万别和天壤之别的。榜样可以学习,见贤可以思齐,但每个人的命运和行程及归属都是不同的。相近者少之又少,迥异者多乎又多。一母生九子,亦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茫茫人海!你说你很牛掰,比你牛掰的人多的是,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比人可能气死人,没事就别胡乱与别人攀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身处勾心斗角、利益至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内心世界要归于和保持宁静才能深刻思考和领悟一些人生的哲理。岁月可以静好,未来也可期待,宁静才能致远!
功成名就如曹德旺者凤毛麟角曲指可数。但上善若水心若菩提却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芸芸众生之中平平淡淡的我等凡夫俗子也可以自律修行、修身养性、洁身自好、自珍自爱、自祈多福!
静夜本人出生于江汉平原一个曾经贫穷的村子。在我远离家乡求学之前,家里经济拮据的状况一直没什么好转,后来做渔网生意才慢慢有所改善,但也不富裕。
我是家中的长子,也是家族里我这一代人中的老大,因此承载着家族几代人的殷殷厚望!当初跳出农门时,被确认为是有出息能给家族几代带来荣耀的人!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职业生涯暗淡无光实在有负韶华。尤其在困顿无助时,心中难免忐忑不安。因有负众望而深感内疚而深深自责!
古人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到如今三十又三年。我的职场之路好像贵州桐梓大山里的七十二道拐,拐来拐去曲曲折折从来没有顺畅过。有哲人说经历的坎坷多才能领略人生更美丽的风景!也不尽然。我想要是有一种神的力量将这些拐拉直、高架、拓宽,也许当地人早就脱贫致富奔小康了。我也奢望得到神助,但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助!
提到桐梓,我自然会想起深圳的一位很有爱心的慈善企业家W总。他出生于桐梓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寒乡村,小时候随母亲进一趟县城就算开阔了眼界。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他下海到深圳打工,进而自主创业。他的理想是努力做一家受尊重的企业。他创建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持续稳健经营,二十六年来已是硕果累累,誉满珠三角。作为结识他十几年的草根朋友,承蒙不弃,我曾赋诗《典范》盛赞他的成就,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崇拜。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在他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喝茶,最引我注目的是组合书橱里满满的藏书,于他而言这绝对不是一种摆设。喜欢读书与管理好企业两不误,在他身上知行合一得到了较完美的体现!W总在事业发达功成名就之后,回馈乡梓、善待员工、捐资助学的大慈大爱之举也很令人感动。无论事业大小,仅就他的修为而言,是可以与曹德旺相提并论的!
我自己也许是命里只有八粒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我又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乐观豁达,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不会向命运低头。我常常反思反省自己失败的原因,还是志向不够坚定又优柔寡断缺乏胆识所导致。我的bug我也清楚,因为没修理好或没好好修理,以至我随波逐流浪费了宝贵年华的大好光阴。不过我很坚定的相信只要潜心修行,向上向善,常思己过,不放弃追求,即便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还没有到达理想的彼岸,也会有一些收获值得欣慰。但愿风雨之后能见彩虹,总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一天吧!我真诚祈祷!
我是一个乐天派。我很欣赏《爱是你我》里的一句歌词,“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痛苦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一切不能打垮我的都会让我更加坚强,让我的内心更加笃定自己的追求。这或许是一种阿Q精神,但绝不是聊以自慰的毒药。
袁了凡的故事深入人心。《了凡四训》一书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阐述了命由我造逆天改命的要义,用事实证明了人生虽有定数也可以通过多做善事消除恶念改过自新而达成消灾积福的愿望。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励志故事举不胜举,励志书籍汗牛充栋。拔云见日、转角遇爱、机缘巧合、柳暗花明的实例与传说也屡见不鲜。更加映证《了凡四训》的经典不朽。
五百多年前的明成化年间王守仁(王阳明)被贬到贵州修文的龙场做驿丞。因龙场悟道创建了“王阳明心学理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即判断事情的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事物,万事万物来自于内心。因此,要成就人生就要知行合一!内心足够强大才能经受物质和美色的诱惑。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许教授说“世道人心是法律的灵魂。”也是一种致良知、心即理的升华。
知行合一虽然与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相悖,却是指导后来者为人处事的良方!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先要净化心灵,问问良知何在!《心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行为规范的理论指导。后来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犹恐不及。我总以为寻求良知的路径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就要多读书读好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也。正如我的朋友W总。
2013年我从外地回到湖北工作生活,在武汉光谷东购置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虽然房子面积不是很大,或为陋室,但从此居有定所。而且达成了自己的一个强烈愿望,那就是此生我一定要拥有一个自己的书房。一箪食一瓢饮又何妨!
我虽不是出自书香门第,祖上几辈都是种地的农民!但长辈们那句“人从书里乖"的话我从小铭记在心!只可惜我学而不精、学而不优让他们失望了。我也不是专业作家,只是有一种读书写作的业余兴趣爱好,不能成人达己,却可自得其乐。偶尔被别人称为诗人,我并不沾沾自喜,只能说明我的精神世界并没有荒芜一片、杂草丛生。
休闲的绿道房子装修好后,我将北京一位书法家送我的“祥云”两个大字装裱后固定在书房的一面墙壁上,将PC电脑也摆进去了,为书房增添了一种文化氛围和现代气息。这个书房就是我安心的地方。在我孤独、郁闷、浮燥、烦恼、痛苦、彷徨的时候,翻开一页书闻到油墨香也可让我的内心些许安宁而渐渐回归到寻求良知的大道。可以说这个书房就是我的净土、就是我的禅房!更何况女儿是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回到家里也要有一个与她身份相匹配的精神领地!在别人眼里,我的小家也貌似书香门第了。哈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论出生如何卑微、此生如何不堪。读书与写作始终是我心灵救赎的良方,是一种参惮悟道心若菩提的修行!此生虽不能像曹总和W总等企业家那样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可以在知行合一的求索中,在逆天改命的征途上,行善积德,慎终追远。
(2021年7月1日)
女儿艺术照 书房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