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破解“保健品依赖症”须打“心理战”

2020-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秃头少女666

最近几年,随着养生保健的话题越来越热,各种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层出不穷,推销模式也一个比一个新奇。近日,据媒体报道,浙江一九旬老人砸200万买保健品,口袋里的生活费只剩下10多元。如今听到保健品要搞促销的消息,老人脸上还是飘过一丝兴奋,可谓是患上了“保健品依赖症”。(11月14日《钱江晚报》)

老年人缘何患上“保健品依赖症”?事实上,与其说老人们是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不如说是依赖保健品背后的健康“关爱”。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养生意识不断提高,再加之医学知识的缺乏,健康焦虑应运而生。许多保健品商家深则谙这种老年焦虑,利用老人们的养生诉求,虚假宣传“穿着健康外套”的三无产品,骗取信任。另一方面,老年人之所以成为保健品的主要套路对象,其原因在于多数老年人耳根子软,好面子,又容易受从众心理影响,无良商家利用老年人的这一弱点,大打“温情牌”。骗子们往往善用心理战术,用甜言蜜语来消弭距离感,用看似贴心的言行关爱老人,抑或假意“卖惨”博取同情。久而久之,老人们沉溺于这种虚假“关爱”之中,保健品也越买越多。

保健品套路早已不是新鲜事,各监管部门也曾重拳出击,阻断无良商家的行骗之路。然而,还是有众多老人戒不掉“保健品依赖症”。事实上,老人患上“保健品依赖症”并非无药可医。社会多方的合力打击固然必不可少,但若要根治,必须从其症结入手。行骗者之所以能够坑害成功,正是因为洞悉了老年人心理。因此,破解“保健品依赖症”亦可打一场“心理战”。

年龄壁垒纵然不易破除,但“将心比心”必然能拉近两个年龄层的距离。许多年轻人在面临父母受骗之时,只会一味地批评父母糊涂。这种生硬的沟通方式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老人们也并不能真正从儿女的批评声中意识到保健品之害。连行骗者都懂得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去思考,我们又未尝不可?知己知彼才是攻坚关键,对症下药才是破解“保健品依赖症”的上策。将心比心地走进老人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健康焦虑,去寻找他们购买保健品时真正想要的情感慰藉或许才是解开骗局的第一步。再热情、暖心的欺诈者真正关心的只有老人们的“钱袋子”,而天下子女才是真正关心老人健康的人。当子女们都做到了与父母将心比心,老人又怎会将情感寄托在伪善的欺诈者与冰冷的保健品之上呢?

要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能只着眼于保健品乱象本身,更要从老年人群体的养老心理出发。唯有社会各方皆给予老人“真关爱”,让保健品骗局中的“假温情”无处遁形,方能破解“保健品依赖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