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会课上成成长课程

2024-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候花开_7090

    《班会课到成长课程》与其他班会课可能存在以下不同。从理念上看,它可能更强调以学生的长期成长为导向,而不只是解决当下的班级问题。比如,普通班会课或许重点在纠正本周出现的纪律问题,而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从学生整个学期甚至学年的身心、品德等综合素养发展来设计课程。

      在内容方面,这本书或许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多个维度构建内容。其他班会课可能内容比较零散,针对具体事件展开较多,像某班因为同学冲突而临时开班会讨论如何相处,缺乏系统规划。

      从实施方式来讲,它可能提倡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融入班会课,让班会课变成更具吸引力的成长课程,区别于传统班会课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对班会设计有几方面的启示。一是要有系统思维。它提醒我们设计班会不能只着眼于当下的问题,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在一学期的班会设计中,可以从学生的自我成长、团队协作、社会责任等多个板块入手,让每次班会都成为学生成长阶梯的一级。

      二是注重目标长远性。不要仅仅局限于解决表面的纪律、卫生等问题,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像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造力等品质,可将其融入系列班会主题之中。

      三是丰富班会形式。书中可能倡导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比如,在关于诚信的班会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遇到诚信考验的场景,这样能使班会更生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

      四是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确保班会内容与之匹配。比如针对青春期学生,设计关于情绪管理和异性交往的班会主题。

    《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对班主任成长有诸多帮助。在教育理念方面,能促使班主任更新观念。它让班主任从传统的班会课思维中跳出来,明白班会课不仅是传达学校通知、处理班级琐事的场合,更是学生长期成长的重要阵地,有助于班主任站在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教育。

      在专业知识积累上,为班主任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班会课知识体系。包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等来确定班会主题,丰富班会内容,像针对小学生可以设计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班会,针对高中生可以设计关于生涯规划的班会。

      从教学技能提升角度看,书中介绍的多样化班会形式和实施方法,能够帮助班主任提高班会课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例如学会运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小组活动、引导深度讨论等技巧,让班会课更高效。

      对职业情感来说,当班主任看到通过精心设计的班会课,学生在品德、心理等方面有积极成长时,会增强职业成就感,也会更加热爱班主任这一角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