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读书

人人都需要的精力管理

2017-04-13  本文已影响78人  Little青橘
人人都需要的精力管理

1. 本书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由主角罗杰的案例贯穿始终,第一部分讲解如何做到全情投入,并引入案例(罗杰遇到的五个障碍);第二部分分别从精力的四大来源,结合多个案例说明其影响因素和锻炼方法。第三部分讲解精力管理三步骤并以罗杰运用精力管理重获新生的过程结尾。

本书的核心观点: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每天好像都很忙碌,很多待办事项,但为什么月底总结回顾时却还是有些没完成的任务,绩效自评时对结果也不是很满意,就好像这个月并没有做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做了那么多事好像能力却没什么提高,工作时间越长,似乎也逐渐缺少了激情,每天的工作更像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

以上的工作感受可能很多人都有,无法做到或持续做到高效的表现,这其实就涉及到精力管理的问题,同一份时间在不同精力的作用下呈现出的结果是相差很大的,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当精力管理好了,时间价值自然会增加,能够获得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作者指出,要想保持最佳表现,同时又不损害健康、幸福和对生活的热情的方法就是做到全情投入。
• 全情投入就是达到最佳效能时的最优精力。而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不同且相关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 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消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 能力是拓展和恢复精力的体现。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 精力管理关键是培养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制定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日程。        

2. 那到底该如何精力管理,有三步骤:明确目标,面对现实,付诸行动。

分别从四大精力来看如何提高精力。

01 体能是精力来源的基础。所谓健康最重要,身体是革命本钱。身体不适、无精打采、犯困等都是体能不足的表现,造成精力地下。

提高体能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饮食、工作周期和睡眠习惯的方式,比如早睡早起,每天喝八杯水,不吃垃圾食品,工作中劳逸结合等。作者还提出间歇训练的价值,可以提高每天应对挑战的能力,让人更能抗压,这可以通过每周增加运动量,利用非工作时间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羽毛球等)与力量训练(如健身房或家里进行肌肉群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02 情感影响着精力表现的质量。正面情感能够让我们长期保持高水准表现。不开心、压抑、郁闷、沮丧等负能量的情绪都影响着工作表现的发挥甚至无法发挥。影响正面情感精力的关键因素是自信、自控、人际关系与共情。

可以通过学会倾听,练习共情增加耐心;工作之余做有趣放松的事情获得喜悦,比如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舞蹈、阅读、电影、画画等来让自己恢复情感精力;花时间陪伴家人孩子,与家人朋友定期聚会,对别人诚恳等获得积极和谐的人际往来关系。

03 思维影响着精力表现的专注度。思维僵化、悲观消极、缺乏条理容易分心等会影响着工作投入和工作表现。我们需要培养乐观现实主义,在看清事物真相后却仍朝目标积极努力。

优化思维精力可以通过提高创造力(如定期放空冥想、定期运动、切换思维、做些具有挑战的事情等)培养专注力(如设置免打扰时间、番茄钟、写待办事项等)积极的自我暗示(写感恩日记、成功日记来给自己鼓舞打气,获得正能量)构建愿景思想准备(每天上班前思考一天工作和挑战)来实现。

04 意志是最重要的精力来源。缺乏激情、放纵自己、得过且过、颓废等是缺乏意志精力的表现,影响人的行为。意志精力来源于价值取向和超出个人利益的目标,为所有层面的行为提供动力。

拓展意志精力可以通过询问自己最重视的价值是什么,比如优柔寡断时问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这么做是否为了讨好某人来锻炼决心的品质;答应别人做出承诺时,问自己是否需要亲自做并且有无能力遵守承诺来锻炼诚实正直的品质…

3. 个人感受

这本书是一本理论加实操的自我管理类指导书,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理论堆积,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模版供我们参考和思考。每章节的首页都附有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结构。每章节的最后有知识点提炼帮助我们再次回顾温习。在书的最后是实用资料集合,是对整本书知识要点的集中梳理、归纳总结和提炼,再一次的便于读者回顾和咀嚼。另外还有本文案例主角罗杰的系统精力管理计划以及空白的精力训练方案供我们使用。

所以说这本书还是很值得看并且多看几遍的。因为精力管理是一生的事情,最基础的精力来源于体能,最重要的精力来源于意志。都说身体很重要,健康第一,但是有多少真的把这个放在重要价值观里面,精力管理就是逐渐审视和理清自己人生价值取向的过程,知道什么真的对自己重要。都说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做了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当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个内在动机自然会指引并促使我们去改变,并且持续地改变做出选择,承受短期的不适享受长期的回报。

同时提高精力还需要我们跨出舒适区,给自己设置挑战阶梯,并有恢复性的练习。所谓劳逸结合,正是遵循生命规律的所在。很多人成为工作狂过度消耗身体和情感,或者过度享乐安逸放纵都是不合理的,为了让精力处于健康的波动水平,应平衡好消耗和恢复。

4. 写在最后

你希望你的墓志铭如何描述你的人生?你最好的自己是怎样的?若此刻便是人生尽头,你学到3条重要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你特别敬重的人,他身上有哪些让你钦佩的品质?…

这些问题都是直达内心追求、内心价值取向的问题,希望你们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构想出人生的蓝图,运用精力管理,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