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创业之路:董卓、袁绍都没有重用他,在曹操麾下成为王佐之器
荀彧,相信喜欢三国的人都不会对他感到陌生,荀彧亲切地被三国迷称为“曹魏十大参赞之一”,荀彧和诸葛亮一样一生理想就是复兴汉室,是个有梦想的人,先后在董卓和袁绍帐下谋事,但都没有得到重用,直到进入曹氏集团,受到了曹操的重用,才算是找到了归属感,为成了真正的王佐之器。但实现理想之时也是自己生命的终点。
初入职场,进入董卓集团
永汉年间,董卓废掉少帝后,把弄朝纲,独揽大权在手。但是董卓此人,生性残暴,充满了私欲与野心,把持朝政后,朝廷没有懂得经济方面的人才,导致物价的猛涨,老百姓怨声载道。急需一位懂得经济的人,为之解决问题。这时郎中令李儒向董卓推荐了荀彧,初入职场的荀彧向董卓提了三点建议,用现在人的话理解就是,第一,成立粮食局,由朝廷直接管控粮食,丰收的时候,用合理的价格,把老百姓手里富足的粮食收入国库储备,待到粮食欠收的时候,再以平价卖给老百姓。第二,就是成立工商局,对市场进行管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对商家的垄断,欺诈行为进行打击。第三,就是成立物价局,由朝廷直接对物价进行控制,核算商品的成本与利润,尽量兼顾买卖双方的利益。
董卓采用了荀彧的建议以后,立马就收到了成效,物价很快就平息下去,召见荀彧对其大加赞赏,但初入职场的荀彧却对董卓的赞赏不屑一顾,对董卓说:“这些计谋只不过是最简单的手段而已,早在癸乙和桑弘羊时期,早已经用过。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这样面对领导的赞赏,估计你是领导也会颜面扫地,可见当时初入职场的荀彧情商还不是很高,这也许和他个人秉直的性格分不开,对这种毫无学识的上级,从心眼里压根就是看不起的。眼看第一次可以升职加薪的机会就这样转眼即逝了。自然也得罪了董卓,认为荀彧只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从此不再重用。
但是李儒始终坚信荀彧是个人才,向荀彧保证自己一定会劝说董卓,让其对你重用,但荀彧也早已知道董卓是不会重用自己。果然,李儒多次向董卓建议,要其重用荀彧但是都召到了董卓的拒绝,当李儒再次来劝说荀彧不要太过于任性的时候,却发现荀彧早已逃往了冀州。
总结第一创业经验:对一个心存汉室,一心匡扶汉室的荀彧来说,身在董卓集团,已经觉得是种耻辱,自然是看不起这家臭名昭著的公司,就像你本来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想进入一家创业公司一展拳脚,殊不知却来到一家传销公司,不跑才怪。
跳槽袁氏,进入袁绍集团
荀彧的哥哥荀谌当时就在袁绍门下,正是因为荀谌的一波神级外交操作,使得韩馥将冀州牧拱手让给袁绍,袁绍从此起飞的关系。荀谌也向袁绍举荐了自己的弟弟荀彧,看在荀谌的面子上,对其也是礼遇有佳,聘为其幕僚。看似受到了重用,却是个有名无权的职位,与袁绍手下有八名谋士按能力排名分别是沮授、田丰、许攸、荀谌、逢纪、审配、 郭图、辛毗。相比,荀彧的地位远远不及他们,这是荀彧不能忍受的,明明自己的能力和沮授、田丰是一个级别的,却被认为比逢纪、郭图这样的小人的能力还差。哥哥荀谌也是多次劝阻荀彧,希望他能留在袁绍旗下,只要多加时日定会得到袁绍的重要,但是荀彧也看到了袁绍的野心,假借中兴汉室之名,却是心存私欲。很难完成自己复兴汉室的心愿,于是在袁绍集团渡过了短暂的时间就又一次离去。
总结第二次创业经验:对这次亲戚介绍的工作,还是无法得以重用,在当时各方实力相比较而言,袁绍集团可谓是当时最强的,但其主张的儒家之道,想统一这个四分五裂的局面,看似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荀彧来说,进入了一家相对安逸的国企,自己的能力受到多方的约束,明白了自己更合一家创业公司。
进入曹氏,开始真正创业。
荀彧能够进入曹操集团,真是因为何颙的推荐,何颙向曹操推荐荀彧时曾说;“荀氏有八龙,而能成国器者五:衍、棐、悦、谌、彧。彧尤机鉴先识,当享高爵。”当时的曹操在各方的实力对比中,并没有显得很突出,但已是一股新兴的崛起势力,也是正是这个时期,对像荀彧这样的人才是急需的,早期的荀彧和曹操的思路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复兴汉室,也是荀彧所认可的,曹操遵循了荀彧的建议,迎回了汉献帝,以汉室的名义征战,统一了北方地区,看似也成就了复兴汉室的理想。但是,令荀彧没有想到的是,曹操一直隐藏这自己更大的野心,以复兴汉室之名,从而成就自己代汉的大计。也正是因此,荀彧反对后来的曹操称王,最后被曹操给逼死。
总结荀彧一生,自始至终怀着一颗复兴汉室的真心,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奋斗,为此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通过三次创业,可以说是某种意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又是自己加速了汉室的衰败,就像在创业公司已经做到合伙人,公司已经做到成功上市,但公司董事会却执意要卖掉公司,你也是执意反对,最后被扫地出门了。不能说是荀彧的理想害死了自己,在当时文人眼里,仁义道德是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复兴衰败的祖国是他们一生的夙愿,回到当时的情境,当初刚刚和曹操创业的时候,曹操可能也没有代汉的想法,只是,在统一北方后,面临当时混乱的局面,汉代已经名存实亡,逼得曹操不得不加速代汉的节奏,不然连自己的家族能不能保住都不好说。所以,荀彧也可以说是太过于执着和理想化,其实只要有明君统一天下,何必非要计较那个名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