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貌似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取,甚至还有人预言纸质书会被电子书所取代。这一天会不会到来?我不确定。但我能确定的是,在我有生之年,纸质书在我的生活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精神的锻炼正如同肉体一样,肉体久不锻炼,肌肉会松弛为“肥肉”,精神久不锻炼,神经会变得大条。所以从学校迈入社会后,更应该多读书。当然,如同跑步本身不是目的一样,读书本身也不是目的。为了让身体更加健康,我们可以选择跑步、骑行、健身等锻炼方式。那为了让我们的精神更加富足,除了读书,自然可以选择看电影、旅行等等你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方式。
本书的作者斋藤孝先生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擅长领域包括教育学、沟通技能、阅读技能等。他认为职场人士尤其需要掌握读书的技能,通过此本书,他也为我们介绍了些许读书的技能与方法,像是如何速读,如何精读,如何选书等,这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通过书本,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
本文着重介绍速读技能。
增加阅读量——速读的全技能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速读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技能。速读即快速阅读一本书的能力。那为什么需要具备速读的技能?前文也提到过,这是一个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这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此外,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作为前浪,只能被后浪们拍死在沙滩上。最近传闻某知名企业要裁员34岁以上的员工,先不论消息是否属实吧,裁员在现代社会也实属常见。与其终日提心吊胆打听小道消息,不如安安静静坐下来多读几本书,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顺便压压惊。
锻炼速读的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正如同跑10公里、100公里、1000公里,读过10本书、100本书、1000本书的境界是不同的,作者认为,书读得越多的人,读起书来就越轻松,速度也变得越快,理解得也更加准确。这道理就在于,书是通过只是来阅读的。“因此,读书的过程,有着积累知识的实质性意义,数量上的积累,带来了质量上的变化……即从量变达到了质变。”所以,拓宽知识面,对提高阅读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高层们每天至少阅读500页的书籍,若不是具备速读能力,很难做到有效阅读。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站在一个较常人高的平台,所以他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知识面较为广泛,从而让“每天阅读500页”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二.同时设定读书的目的和期限——飞速提高阅读技能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上学时老师在黑板上讲题,你在讲台下自己理解时有时会觉得似是而非。但若是有个人突然跑来问你这道题,你在把TA教会的同时,你自己自然也弄懂了这道题是怎么回事。读书同样也是这样的道理。
斋藤孝先生认为,掌握速读技能,必须有所设定,即设定一个阅读目的。你可以设定为“要将现在所读的内容明天介绍给谁谁谁听”,这样,你在读书的时候自然就会集中精力,你会更好地把握书中内容,并下意识地在脑海中对书中内容进行整理。
此外,便是设定阅读的期限。
很多人一时冲动买了书,回到家之后便将其束之高阁,使之熠熠生“灰”。这种情况,你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阅读期限,强行加快你的阅读速度。在这里不要先考虑有没有质量的问题,想想你小学初中高中的寒暑假作业吧。嗯,开个玩笑。我的意思是,不要小瞧你的大脑。斋藤孝先生指出:眼睛一次读取的文字数量越多,处理得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字一句地去追踪文字,而是培养一次性读取大量文字和语句的能力,即一目十行。
三.从书尾读起的“逆算读书法”——迅速抓住要点
重点来了【敲黑板】。
对于议论文体的著作,大可以用作者提到的这个方法。意思是先读结论,在看那本书的作者是如何论证的,这样效率会更高,而且更方便我们准确把握书中的整体内容。斋藤孝先生在此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他学生时代,和他的同学一边做笔记,一边阅读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非常厚实,他们也读得仔细且缓慢。当终于读到最后一部分时,他们发现韦伯用了好几页对整本书进行了十分精准的概括。用一个网络流行语来形容那时斋藤孝先生和他同学的反应就是“一脸懵逼”。不解韦伯为何不直接进入主题的斋藤孝先生,那时还十分单纯地以为,这是作者为历尽千辛万苦读完这本著作的人准备的“奖励”。
顺便说一句,此马克思非彼马克思……
是不是有的小朋友以为是他: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其实是他:
马克思·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回到正题:
但是,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书。例如文学作品、推理小说等,用这种方法来读简直是糟蹋,那么急于知道结果还不如直接看故事梗概和剧透。
后记
不要把“读书”这件事想得那么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其实我觉得一个人每天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阅读量应该可以抵得上200页左右的书了吧?只不过这些知识都是零散化、碎片化的,甚至有些是错误或是不准确的。书籍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存在此类问题,但它的逻辑结构至少是清晰的,知识体系较网络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
正所谓大浪淘沙,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传承下来的都是经典。书籍担负知识传播媒介的使命,至今已有千年。人类再怎么进化,阅读书籍的能力,都不应该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