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看法、观点、人生感悟、情感

夏修心的观点之《“道”的全新解读》

2022-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夏修心

道可道,非常道。道”若是可以言说的,那它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这就是对这句话的注解。

很早之前,我觉得这样的注解,是挺有道理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渐渐反思。所谓的“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我始终想不明白,于是我开始换个角度去理解。自己给自己提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得道之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存在吗?

历史上所记载的真正得道之人。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知识渊博之人。但是,他们对于“道”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岂不是证明了那句话的注释吗?(道”若是可以言说的,那它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

于是,我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

假如有人能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么,这个人是否得道?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句话是一个驳论。因为它无法创作出,它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虽然无法真正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可以无限地接近这个境界。

如果真的有人能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我看来,它一定得道了。因为,所谓的道,在它的面前已经没有任何的秘密可言了。

也许是我的想象力依然不够,一个人都已经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境界,依然无法得道。那么,我是真的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了。这样的“道”真的有意义吗?有存在的必要吗?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人类可以达到的境界。因为,知识的终极体现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是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太过漫长……

在中国的古代有个词叫做“师法天地”,人类最初的知识就是观察天地之间的规律,才领悟出来的。即便是现在,人们依然要“师法天地”。才能更好地发现、领悟,天地之间的知识(规律)。

古代的那些真正的得道高人,毫无疑问,都是知识渊博之人。老子更是“道”的创始人。

有句话叫做,一个人知道得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渺小。以老子的智慧境界,在他的认知当中,与天地之间的奥秘相比,自身绝对是渺小的。天地之间的奥秘是什么?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知识”。

所谓得道,就是对某种东西有所领悟。而这个某种东西有个统称,叫做“知识”。

老子提出“道”这个概念。以他的智慧境界,怎么可能不知道自身的渺小,知识的浩瀚(天地之间的奥秘)。正是因为知道知识的浩瀚,老子才难以解释知识这个概念。

在我的这篇文章中(夏修心的观点之《道可道,非常道》)提到了一种“理解上限”的东西。哪怕是智慧如老子,也有自身的理解上限。他无法对知识进行具体的概述,于是将“知识”命名为“道”。

于是就有了让后世争论不休的“道可道,非常道”。因为难以叙说,就算强行说出来了,也不是“知识”这个概念的真面目。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

“知识”是个非常宏大的概念,不是一个“道”字就能解说的。在那个璀璨的时代,纷纷对“知识”这个概念进行了解读,因理解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最终造就了百家争鸣的盛景。

你能说,百家的创始人不是得道之人,他们的“道”不如老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老子也不例外。只是胜者为王而已。

百家这些失败者不说,那释迦摩尼呢?他提出了“佛”这个概念。那孔子呢?他将“儒”这个概念彻底发扬光大了(“儒”这个概念并不是孔子提出的)。

他们的智慧境界不如老子吗?没人这么认为吧。为什么,他们不用“道”来形容自己的学说呢?

“知识”是个非常宏大的概念,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所理解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但是,他们所看到的,学到的,理解的有一个统称,“知识”。

以他们的通天智慧,更是知晓自身的渺小,知识的浩瀚。也面临一种“理解上限”的问题。于是,释迦摩尼将“知识”这个概念称之为“佛”;孔子也没有因为与古人,有不同的见解,改变“儒”这个概念,反而将“儒”发扬光大了。

孔子,继承了“儒”这个概念,并将它发扬光大。释迦摩尼的“佛”与老子的“道”,不是他们提出这个学说,就完事了。

后人通过他们的学说,不断产生新的领悟。将这三种概念不断地进行填充与完善。从某种程度来说,很多东西都是后人对“知识”有了自己的领悟。只是,因为受到“佛”“道”“儒”三种概念的影响,将自己的领悟挂在了三种概念下面而已。

在这三种概念的下面,有着截然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思,斗得那叫一个精彩。

其实“道”“佛”“儒”都是对不同的知识进行不同的阐述。中国,是非常讲究师承的。百家争鸣,最终也就剩下了这三家。后人就算对知识有了新的领悟,也必须要挂在这三家的名义之下。因为,是从这三家的传承中,有所领悟。

所以,我在做出那个假设之后(假如有人能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么,这个人是否得道?),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道”。“道”不再是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让人无法理解,无法叙说。

同时,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道”是对“知识”的一种阐述。如果,将“道”这个概念无限拔高。那么,道就是知识,知识也就是道。

我之前与人讨论过,他们认为我的想法是非常荒谬的。可惜,他们无法说服我,我也无法说服他们。但是,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在他们的眼中,道,是种意境,只有领悟了才能真正懂得,才能得道。是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知识”是个什么玩意儿,在他们的眼中,并没有这个概念。

有意思的是,就算你达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境界,“道”在你的面前没有了任何的秘密,仍旧不算得道。

我真的挺好奇“道”在他们的心中到底是什么?他们又说不出来。于是,道可道,非常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的生命,“心”的诞生,也是因为天地的运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