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美并重,来自经典书籍中的生物插画
生物学,一门古老又神秘的学科。古往今来,很多专业人士为之倾注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为我们留下诸多的研究成果。尽管有许多谜题现在仍无法完全诠释,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学科本身的魅力。也正是这样的魅力,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着、关注着、享受着这门科学。这其中,除了生物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力外,生物类图书是广大生物学爱好者最经常接触的工具,而这其中的精美插图,不仅详实地刻画了各类生物的形态与习性,而且精美异常,有时即使是黑白的单色调插图,也会让书籍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不可否认,一本生物类科学图书,插图的价值并不逊于其中的文字,往往会让读者只顾着看画,却忽略了文字。而拥有这样插图的图书,如今已是经典,如果你也喜欢小时候上学时的各种图册,相信你也会喜欢今天的这期文章。
前段时间,偶然的机会看了BBC出品的一部名为《地球:神奇的一天》的纪录片,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那些绝美精致的画面,完美地展现了大自然唯美而狂野、残酷又淡然的一面。日月交替,季节变换,有时只需要一个画面就能改变你看待生物的方式。自然之美,不仅有像纪录片一样的影像记录,更有着书籍、这个陪伴人类更久远的朋友,给予我们的更有温度的手绘插图。
莎拉·芬恩(Sarah Finn)喜欢收集生物画册中的插画,尤其是一些经典彩图书籍,比如"Naturgeschichte des Tierreichs"(1886)。在她的主页中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精致的生物插画照片。那些精美的插画构成了她的精神世界,她会经常把她看到的生物插画拍摄出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这些插画上感受到生物之美、自然之美。
其实每一个优秀的生物学家,都应当是一个优秀的画家。早期的生物科学属于描述阶段,翻阅各类百科全书,不难看出早期的生物学家都堪称写实派画家,所绘制的生物示意图可谓是惟妙惟肖,精准异常。通过绘图和文字描述的方法将生物从整体的外观结构到解剖后的局部特征一一记录。这些作品无论是线条的勾勒还是色彩的应用、无论是整体的布局还是比例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客观上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到生物的各类特性。
在16世纪早期,动物科学插画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从阿尔布雷特·丢勒所绘制的犀牛再到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绘制的昆虫……科学与美感并重,将生物研究推向了新的制高点。随着近代生物学的发展,研究领域从宏观走向微观,许多肉眼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生命结构,甚至是小分子组成,都借由绘画技能得以呈现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于微观生物的了解。
若为生物下一个科学上的定义是极其困难的,从广义上来说,生物泛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的物体,包含动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等。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命起源一直是当代最为重大的科学课题,也是迄今为止知之甚少的生物学谜题。从历史上提出的“神创说”“自然发生说”再到“化学进化说”“宇宙胚种说”“基因理论说”等等,虽然前两者的假设归结于臆想,已经被人们所否定,但科学家们提出的诸多假设,至今仍没有一个论证可以直接将生命起源解释清楚。不过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也会愈加深入与明朗。
感谢像莎拉一样的插图爱好者,可以让我们集中欣赏到众多生物图书中的精美插画。无论是文字、绘画、还是影像,人类记录自然的脚步从未停歇过。艺术家愿意用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去演绎生活,而科学家则更愿意用写实的方式,将自然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也许有些人并不觉得这样的插画是艺术的,诚然,这些插画并不能和很多画家的大作相媲美,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正是这些平平无奇、如实记录自然的插画,让我们领略了科学的艺术之美。
若说《地球:神奇的一天》是讲述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灵所度过的非凡的一天,那生物学插图则是定格了它们生命的精彩瞬间。这样的手绘作品,尽显了那个时代科学家们对于自然的热情与严谨。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都在以各自的形式阐述着人与自然以及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改变着我们看待生命的态度。
你想成为“我在眼缘”的主角吗
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