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本常态,代有奇才
为什么隔壁老樊的《世本常态》是千古绝唱
无意间,听到隔壁老樊的《世本常态》。
刚开始,没太在意,以为还是类似于《四块五》的爱恨情伤,所以,前面的几句歌词根本没有注意听。
突然听到一句,“苦苦念求写于宣纸,纵使岁月无情无意奔驰,有求于苍天,必有出头之日。”
瞬间把我惊到了!
瞬间,想到忧愤交加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时所唱的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瞬间,在激越的“金戈铁马”之声中,仿佛置身于燕昭王为求贤而建的黄金台(也就是幽州台)上,四望天地苍茫,远方旌旗飘扬;仿佛站在陈子昂身边,看着他挥笔疾书,赋诗数首,边哭边唱。
紧接着直扑而来的一句,“懒症发作就别讲光明之时”,听得我心头一凛,暗生惭愧;随后,又跟上来一句,“苦尽甘来定不负生而善之”,顿时被这首歌的意境所彻底震撼!这分明在说,困苦之士立下志向,在自己时来运转之后一定要“兼济天下”;或者,屠龙英雄发誓,自己在功成名就之后,一定会拒绝蜕变成恶龙,不忘初心。而“生而善之”,竟然隐含着道家真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淡淡一句“苍茫落暮,心系远方”,歌的主体,就此戛然而止。
然后,隔壁老樊又从头开始,低呤浅唱;这次我凝神倾听之前错过的每一个字:
生而为人且善良 长亦成芒
近我者本赤 后刁我者无望
妒心人皆有之 怕容不下沧海灵诗
世间万物缓而长 愿他们永无止
听完这部分,我的眼眶湿润,心跳加快,连手都开始颤抖了,头脑中回闪着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的生平画面。
我确信,隔壁老樊的这首《世本常态》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绝唱,而隔壁老樊,则是一位当代奇才。
一边流泪走在路上,一边单曲循环。
音乐和歌词敲打着耳膜和心灵,更多的画面和思绪纷纷涌现。
“生而为人且善良,长亦成芒”。我本善良,而正是内心的良善,让长大之后的我仍然保持着锋芒,不能向恶势力低头。
“近我者本赤,后刁我者无望”。靠近我身边的朋友都怀有赤子之心,而想让我变得刁滑世故的人却没有指望。
“妒心,人皆有之;怕容不下沧海灵诗”。每个人都多少有妒忌之心;而很多人更是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看不得别人,特别是自己身边人,比自己好。这个世界恐怕容不下“沧海灵诗”。“沧海”,是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沧海”,是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沧海”;前者大业犹未竟,后者壮志终难酬。这个世界,“俗诗”很多,“灵诗”极少;范仲淹因为直言而被贬,处境凄苦,诗人梅尧臣作《灵乌赋》劝他学报喜鸟,勿学报凶讯的乌鸦;范回应一篇《灵乌赋》,其中有一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是真正的灵魂之诗。
“世间万物缓而长,愿他们永无止”。亿万年中,大自然的万物在时间的长河中从容地生存繁衍,源远流长。木心说,“从前慢”;今天,万物仍然慢,只是我们人类越来越快,而许多物种消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地球只有一个,如果无数物种都走到尽头,那人类又将会怎样?我们人类,是不是加速奔跑在通往毁灭的路上?
有了前面这些歌词的铺垫,那一句“苦苦念求写于宣纸,纵使岁月无情无意奔驰”,就有了明确清晰的解读,和更深层更高远的意境:纵使岁月长河无情地飞速流逝,我正在老去,但是我也绝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因为那写在宣纸上的苦苦念求,不是个人的虚名实利或权力地位,而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下苍生安居乐业。这样,下一句“有求于苍天,必有出头之日”,就合理了:所念所求,合乎天意,无论现在处境是多么令人绝望,经过百转千回,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否则,倘若纯粹为了个人私欲而有求于苍天,那怎么可能有“必有出头之日”之说呢?
出头的,不一定是自己,或许是一种理想,或许是一种信念,或许是一个作品,甚至是一段尘封的历史。出头之日,不一定是今生,或许是百年甚至千年之后。这样再转念来看,此生又何必宠辱若惊,患得患失?因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隔壁老樊一遍一遍地唱;一点一点,越来越清晰地,千古名臣范仲淹,微笑着从歌中走出来。
有一篇文章“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他是真正的国之脊梁”,说的就是范仲淹(作者,网名“最爱历史”)。其中有几句话,深感赞同:
“帝国的绝大部分读书人,初入官场总有一股锐不可当的勇气,以及一颗辅佐君王的事业心,但在渐渐熟悉官场规则后,就会漫漫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世故。
范仲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官场沉浮数十载,逆境多于顺境,贬谪盖过升迁,但他始终保持初心,保持锐气,保持勇气。
即便随着年龄增长,他也未曾变得油腻世故。40岁的他,仍然有20岁的勇气;50岁的他,同样如此;60岁的他,还是如此。人会老,勇气不曾衰竭。”
元初大才子元好问极为推崇范仲淹,认为他是千年一遇的人物:“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孔子之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
毛主席给他这样的评价:“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范仲淹词)介于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间,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
范仲淹一生几起几落,始终不忘初心;他被贬黜外放地方,则勤政爱民,造福一方,被召回朝廷,则为社稷安危殚精竭虑,直言不讳。
“苍茫落暮”之时,总会有人“心系远方”。
对于柳永来说,面对着“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他的远方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而对于范仲淹来说,面对着苍茫暮色,如果他“居庙堂之高”,那远方就是万民,如果他“处江湖之远”,那远方就是君王。
我不知道隔壁老樊写《世本常态》词曲时,心里想的是不是范仲淹范文正公。即使不是,整首歌也竟然在寥寥数语之间,完整且清晰地阐发了两千多年来士大夫文化的精神内核。而范仲淹,正是这种精神内核的完美体现。
一个严肃的听者,如果一边听这首歌,一边读范仲淹的生平,那他或她定会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就是为什么,我确信老樊的这首《世本常态》是千古绝唱,而隔壁老樊则无愧为当代奇才!
那么,《世本常态》和范仲淹对于今天的意义何在?
前两天在“得到”看到梁宁的几句话,
草莽企业有机会观,核心动作是冲;
腰部企业有系统观,核心动作是投入资源,运营生态位;
头部企业有世界版图,核心动作是收,站在制高点,终结一场战争;
顶级企业有历史观,核心能力是跨越周期。
我很认同,并且觉得美利坚新罗马帝国有世界版图,核心动作是收割,站在制高点,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与和平来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
而华夏文明则有历史观,能跨越周期。
“范仲淹注定是孤独的,但一个诞生出范仲淹的民族,是伟大的。任何时候,珍惜范仲淹,就是珍惜这个民族的过往与未来。”(作者:最爱历史)
珍惜范仲淹,也要珍惜隔壁老樊。
世本常态,代有奇才。
高山 写于温哥华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