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日记】我与秋叶的故事

2021-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白学个P

入职秋叶,其实是一件很巧的事情。

正巧因为上份工作出现情况,正巧看到发布招人讯息,正好遇到秦老师,也正好通过PPT测试入职设计师。

我可能是唯一一个“走正门”进来的童鞋,前面的同事多多少少都是出身于训练营或者网课,但是秋叶的客户至上的文化理念,我却也学上了手,也不算是“外人”吧。

因为疫情影响,本来过年结束就能上班的,结果硬是在家做成了线上运营,从三月中旬一直做到了五月初,期间也初步了解了一些B端方面的知识,如“B端更多的在意的是甲方而非学员”,“客户至上,客户越依赖你就越不会去找其他供应商”等等。

而来到公司,却因为业务调整,从设计师活生生做成了运营。

主管说目前公司不缺设计师,但是缺少运营,顶着“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思想,硬生生地做成了运营,虽然信仰还是设计。

虽然说职位并非自己想要的,但是抱着既然选择了,就拿出200%的努力去完成。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整个运营我做的其实也还不错。

从5月底初步接触第一个自己策划的训练营——中油润德训练营,便成功的引导甲方复购产品6K+,因为这份将心比心,我渐渐喜欢了这种做事滴水不漏,甲方认可自我的感觉。

后面因为公司的业务调整,部门分割成两个,后面得知另一个团队不久就要解散,心里难过了好一阵,然而既然事情无法挽回,也只能踯躅前行。

当项目慢慢熟悉后,多线程运营变成了常态。

7月份的项目特别多,又缺乏人手,当时忙得时候一个人盯着4个线上的项目,直至整个项目结营,当时熬夜到11点12点都是常态,回去洗澡赶一个日报就接近1、2点了。

那段时间过得很快,却也没感到特别辛苦,可能是有一群共同奋斗的小伙伴吧。

9月份也是第一次接触线下运营,当时什么都没有,没讲义、没桌牌、没规划,项目还差点出现幺蛾子。

因为飞机延误,讲师本来晚上的飞机结果延误到第二天才起飞,确定了意外情况后,第二天早上我及时跟甲方联系,确定解决方案,好在最后有惊无险。

这个时候,我也理解了“B端做项目,只有1次或者无数次”。

后面就把培训当产品来做,每次更新迭代5%,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10月去江苏淮安待了近半个月,做一个大的项目,体味了全是鱼全是汤的惨淡生活(小白不太喜欢鱼跟汤),当时有想过,如果自己没有入职秋叶,如果在北上广深,又是怎么样的一副情景?

新出生的利宇就像摇摇晃晃的婴儿,脆弱但是有很大的潜力。

年底只剩下我们仨:主管+商务+运营,刚好可以凑一桌斗地主,当时的信念就是活下去。

再往后,利宇渐渐也发展起来了,但是因为“刺猬效应”,跟同事一起却总是提起不了精神。

主管说我是内耗,一面是想要更高的挑战,更多的升迁;另一方面有囿于自己所处的职位,无法获得更深层次的成长。

我更期望的是能有一个亦师亦友的人,能够互相看到敲打着我成长。

从过往的经验看,我所承担的职位都是自己去摸索,去搭建体系。

然而外面既然已经有成熟的体系,又为何不断试错,不断去摸石头过河呢?

我现有的知识体系无法支撑我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明面说的是自建体野蛮生长,心底却是对自己产生怀疑。

与其被自己束缚,不如打破壁垒,去看看其他的企业是如何做的。

去年三月入职秋叶,现在七月份离职,也有近一年多的时间。

要说没有感情肯定是不可能的,从当时从秋果分割到利宇,慢慢地人数4人到3人,开年逐渐扩充,到现在的大团体,总归是有一些思绪和一些想法。

可总归要向更深的地方去进发。

就像雏鹰,总有一天要离开怀抱,虽然充满不舍。

絮语唠叨完了,后面就是一些自我的感悟了。

01.

这一年半,我做了什么

PART ONE 

某汽高潜星际营

可以说是我目前运营生涯的高光时刻了。

带着2位新人小朋友,从0到1开始做游戏化运营近2个月。

前期花2周时间不断梳理流程,制定游戏规则,确定阶段性发展方向。

后期按照既定的目标去落实,与机构及甲方达成了良好的发展关系。

某汽的负责人说这是她经历的最好的线上运营。

而期间的一些玩法也在后续的其他训练营中有所应用,如积分规则、每周小结、集卡册海报、彩蛋安排等等,这些也成为我宝贵的经验之一。

【运营日记】如何游戏化运营线上项目

PART TWO 

职场加速器一期版权课

因为是利宇第一次做线下班,这30w+的线下班项目其实是个烫手山芋。

整个项目我负责统筹规划,包括前期的直播引流跟进、人员规划安排、现场每日流程梳理,以及物料采购、督促人员执行等等。

这些琐碎而细致的工作,小而杂,却非常重要。

多线程去管控各个事项,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不过整个项目还好,没出大的问题。

虽然做了诸多准备,但是因为第一场,所以也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后续也写了复盘的文章,对整体项目进行了回顾。

【运营日记】3天线下培训,细节复盘30w+项目统筹工作

PART THREE 

语雀线上协同体系

对业务了解透彻了,也就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效率,优化成本了。

每次做线上线下的项目,其实运营总会去跟商务去沟通基础的信息,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等等,但是这种信息传递的效率显得太低。

于是我就把协同建立在了语雀上,逐渐优化各个部分,如讲师师资库、新人入职视频、项目列表清单等等,这些极大地提升了运营的工作效率。

即使是新创建的,从使用上来看,极大的方便地降低了信息的损耗,效率有极大提升。

【运营日记】如何建立线上协同体系?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知道了什么hhhhhhh)

一年做好三件事情,你专注什么,最终也就得到什么。

就我而言,在秋叶我问心无愧。

02.

这一年半,我有哪些感悟

PART ONE 

以终为始

依旧是以终为始,把目标分解成行动的路径。

于是也就涉及到目标分解和任务分解。

这块是个大头,到现在我也并未全部掌握。

目标分解即怎么做,任务分解即做什么。

确定了这些事项后,才能够前期策划项目按何种进度执行。

比如某一阶段需要做什么,需要达成的成果是哪些,做哪些事情达成该成果。

把目标当做是行动的路径,那么一切困难只不过是多个部分的执行清单。

PART TWO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有点像“第一性原理”,即看问题要看本质,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口头禅是“办法总比问题多”,然而找到一个又快又好的解决方案,是比较费时费脑的。

工作上有很多问题可能想着之前有其他人是这样做的,为了图简单就直接沿用。

人们总是习惯被既有的经验蒙蔽了双眼,而做过的并不是最好的。

是否有新的方案,新的思考方向呢?

这是我常常所思考的。

后来,我逐渐想清楚,做运营需要去掉多余的部分,只保留核心的动作。

纵使前人的经验充足,在做后续类似事情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保留核心细节。

即围绕核心目标去执行,不增加多余的动作。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PART THREE 

反求诸己

发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从所有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原因。

或许这对自己很苛刻,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必要的。

我喜欢写日报进行复盘,从STAR原则去分析各个事项。

项目背景、任务是哪些、我做了哪些动作以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根据PDCA的原则逐一进行迭代优化。

我始终认为做项目的时候,并不是别人没做好,而是自己在哪些方向可能有纰漏。

因此,每每有大的项目,有组织人员犯错的时候,我都会先扛起责任。

不过做一个好的管理,真的好难呀=-=

我和秋叶的故事到这里就落下帷幕了。

人生总有离别,谁又不是过客呢?

借用曾国藩的一句话收尾吧。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重新扬帆,起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