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读《教育的哲学基础》之第三章 东方哲学、宗教和教育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穿裤子的草鞋

    早期的哲学和宗教,可以说很难用科学标准将其区分开来,可以说宗教的诞生应该比哲学要早很多。人类在远古时期,对自然、自身的认识及对世界的认识,催生出了原始的宗教,以此为基础向后发展,才在其中慢慢孕育出哲学,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哲学的母体来自于宗教,其产生后,与宗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一样,你真的很难区分他们是哲学家还是宗教领袖,谁也说不清楚,可能两者兼有吧。


   本章作者以西方哲学的本位从另外一个视角给我们介绍了东方哲学、宗教与教育的关系。从东方哲学的孕育之地印度、中国、日本和中东,分别谈到了印度教、佛教、儒家、禅宗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理论和哲学基础,重点对东西方教育哲学的思考轨迹的不同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如对“进步”的理解,西方强调进步意味着美好的前程、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等,而东方则认为“进步”不附属于任何事物,是一个人内在本质的发展,是自身的修行过程与其他无关;对于"感觉经验“的认识上,西方哲学认为一个人应该持续不断的增加增加感觉经验的数量,从而去收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而东方哲学的方法则是试图去减少感觉经验,或者起码对它在获得不同于知识的智慧中所起得作用予以忽视等。


    回归教育哲学探讨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及教师角色的讨论。东方哲学和宗教将“苦难”看作一种生活方式,强调深思,认为教育是一种必要的救助手段和方法,虽然在社会改造上,东方哲学和宗教并不认为个人修行和改变对社会会有多大作用,但是从客观来说与西方教育哲学强调社会目的的功用价值相比,东方从每个人的改变做起,以少积多,以至于改变一个群体,最终改变了一个社会;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东方的静思、口授、阅读、瑜伽等与西方的实践探索、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比较有着显著的特点;在教师的角色上,东方更突出强调教师在学习过程重的重要作用,从“师道尊严”、“禅师”及伊斯兰教的“阿訇”的角色即可看出


  读毕本章,可以说内容很庞杂,教派林立,观点众多,很难找出头绪,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早期的宗教在人类教育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东方的哲学很多的思维和方法至今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学中依然可见,影响至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