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手写信的力量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 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从前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5556/b5c24a7b76db9ecb.jpg)
十年前的我们,永远不会想到如今的电子设备竟如此普及;在写信还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永远不会想到原本普通的信件在如今竟变得如此珍贵。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5556/d0cdc00e8f7a9a78.jpg)
不知何时起,明信片重新流行了起来。一张小小的卡片,笔尖在上面划过,留下我们的心声。一支笔,两双人,万分情愫。同学的闺蜜从另一个城市寄来小小的卡片,那天陪她去取,一堆明信片静静的在那里等着它的主人来把它取走,只是没有一张属于我。因此我很羡慕那些明信片两端的人,羡慕她们的友谊,羡慕她们的小情调。
偶然在书店淘到《 查令十字街84号》,读罢掩卷良久心中依旧被感动着。一个书店,两个爱书的人,一段温暖的书缘情愫,成就这本爱书人圣经。生活在纽约的女作家海莉爱书成痴,温文稳重的弗兰克是伦敦一家旧书店——查令十字街84号的经理。机缘巧合,海莉得知这家书店收集了各种好书,便写信订书,而弗兰克则负责给海莉回信并寄书。来来往往的信件交流让两人渐渐熟悉了彼此,但这场令人感动的横跨二十余载的灵魂交流,终止在弗兰克的去世,最终这两个如家人般的“陌生人”甚至没有见过彼此一面。但相识相知又何必曾相见,找到一个人能以书信为载体进行心灵交流已是万幸。“如果你们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了良多…”
海莉在书中说:“书信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是啊,我想,书信的力量在于等待,等待中的那份期待是多么的幸福:等待让这份感情继续升温,等待让字字如金。
谁愿为谁提笔写信,谁又愿为谁等待来信?愿我们这个时代,既有高科技的自媒体,让我们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又有有温度的书信,让我们慢下来,听听心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