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奇葩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我们为什么要谨言慎行,哪怕是在互联网时代?

2016-04-11  本文已影响784人  ffb83a5f2324

几天前和好友西瓜电话长聊,关于各自的现状、困惑和感悟。末了,彼此都感到十分畅快通透。东八区和西五区虽然隔着12个小时的时差,各自经历着完全不同的事情,却能够产生奇妙的共鸣,成为解开对方困惑的一把神奇的钥匙。

这是语言沟通的美妙之处。

文字和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沟通作用。然而,文字和语言并不是人们沟通的唯一方式。

沟通的形式除了语言沟通之外,还有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一样,非语言沟通遍布在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是一个杀人游戏(又名天黑请闭眼,一种通过聊天判断彼此身份的多人游戏)的爱好者,几乎每周都会组织线下杀人游戏。杀人游戏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游戏,你需要用你的逻辑去判断别人的身份以及引导(或误导)别人认同你的想法。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要尽力避免干扰带入“场外信息”,所谓的“场外信息”是指除去你的发言内容之外信息,比如姿势、动作、表情、眼神等——这些就属于非语言沟通。这些不经意的信息,常常成为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不能说的秘密”。

“杀手”们正在“夜晚”“杀人”

正如《沟通的艺术》里面所说:所有行为都有沟通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传送者,并且是不能停止的。无论我们做了什么,这些信息仍然不断被传递出去。”

另一本更偏生活应用类的个人成长书籍《沟通圣经》中提到过一本叫做《观察行人》(Peoplewatching),是英国动物学家及作家Desmond Morris的畅销书。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地铁里百无聊赖等车的时候,是否也会观察来来往往的人,根据他们的衣着猜测他们的性格、职业,有什么样的生活和想法?

沟通可以是有目的或无目的的行为。他们的衣着、动作、神态等等都在向你传达着信息,实现着沟通。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要重视第一次约会时的裙子好看不好看,第一次面试的衬衫是不是很干净(《沟通圣经》里有专门针对生活各个场景的介绍,包括求职、演讲、阅读、撰写报告等)。

《沟通圣经》

甚至,你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会随着你个体生命的消失而消失。

在极具现代魔幻主义色彩的英剧《黑镜》中有一集,讲了一个发生在极端网络社交背景下的故事:一个重度的网络社交青年艾什因车祸去世,一家科技公司联系到他的爱人玛莎,表示可以根据他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消息、语音等信息来炮制出一个模拟的“艾什”,“艾什”和真正的艾什有这一致的喜好、相同的口吻、性格、一样的声音,甚至,可以通过先进的3D和生物技术制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艾什”来。

真正的艾什已经去世了,人们却如法炮制出了一个“艾什”。用《沟通的艺术》一书里面的话来说就是:互联网不会遗忘,你在今天发布的信息一直都会跟着你。


“艾什”和玛莎

这意味着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关于沟通的秘密始终不可动摇,它遵循的仍是古老的方式,不会因为比特还是字节而有丝毫减少。

所以人们会用新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过去的人会通过查看你的个人档案来了解你,而现在的雇主会选择去看你的社交网络。

因为,你发的图片、文字,你分享的内容,都在向外传达着: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我们也无需因此过于惶恐,互联网给了人们袒露的途径,也让彼此更加真诚。有时你也不知道谁会在你不经意的表达里获得到能量。

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叫做《我为什么开始通过写作和摄影记录生活》的文章,下面有一条留言是这样说的:“请把你的生活认真地记录下来,因为你并不知道,你的哪句话哪幅图会成为把一个在低谷的人拉出来的那双有力的手。”

Just be yourself.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