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散文

流放于自然

2020-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圆先生

        正月初六的早晨,刚一拉开窗帘,一大片阳光便争先恐后的挤进来。我心头一亮,心情也随之明媚起来。

        “今天该出去透透气、爬个山了!”这个闪念在脑中一出现,我就决定了。

        因为始于武汉的这场瘟疫发展的超出想象,今年这个本该热闹的春节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全民闭户万人空巷的奇迹,安静的有点不大真实。随着武汉“封城”,从除夕那天开始,坚壁清野式的疫情防控便迅速在全国展开。

        我自初二那天从老家返回,已在家中认真窝了三天。还好,于我而言,远离了春节的热闹,暂时遗忘了职场中的烦恼,正是清清静静读书写字、做点自己事的机会,这不正是我所盼望的吗?岂不乐乎!

        这可能是我这人的坏毛病吧,就是要干点创造性的事非得静下来不可,很难利用碎片时间去做。比如写点东西、思考些复杂的事,哪怕平时在喧闹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是很忙,但总感觉心是悬在半空中的,不易沉下来,非得晚上或者周末把自己关在屋中静下来才能完成,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浮躁吧。没想到这次倒是被动的有了这种机会。但是不美的是这几天雾霾严重,似乎正应了日趋严重的疫情,天空阴沉沉的,让人舒畅不起来。

        难得今天这么好的天气,我这经常喊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人突然就心痒痒起来。“不去与人接触,到野外也是隔离啊!”,带着这种想法,我匆匆收拾停当,戴上口罩,便驱车直奔城南的龙洞山而去。

        龙洞景区自古就是济南一带的山水盛景,峰峦叠嶂,山势奇绝,林木茂盛,溪泉淙淙,深谷幽峪中佛迹遍地,古往今来多有文人骚客向往而踏之。可惜近年来因有部队驻扎而封闭了景区大门,一些驴友只好从周围的山坡上开辟出一条条小路进去。虽然很难完全欣赏到龙洞景区的全貌,但是翻山越岭也能到达一线天、藏龙涧、黒峪、马蹄峪、佛峪等风景绝佳处,甚至有人能进入到龙洞峪,去探一下龙洞。

      也许是春节加疫情的双重原因,今天来爬山的人很少。我决定选择一条以前从未走过的小路上山,去探索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路攀爬,几乎没有碰到什么人,山林中静的出奇,只有一两只不知名的鸟偶尔在身边的树上呼啦啦一声飞起,发出几声吃惊的叫声,吓人一跳;走在稍稍平缓的路上,脚下尚未融化的残雪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我像一个孤独的流放者行走在山间。对,是流放!想到这个概念我突然兴奋起来,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被流放,他们在流放中升华了人格,成就了一段段佳话。而我现在不正是一种主动的流放、一种精神的流放吗?就像陶渊明那种归于田园的心境是多么令人向往!我喜欢这种流放!想到这里,感觉天更蓝了,阳光更明媚了,我豁然开朗,行意盎然。

        我喜欢爬山是很多朋友知道的,他们也经常问我:你怎么一个人去啊?多危险,多寂寞!其实我也经常与家人和朋友一起热热闹闹的郊游,但我更喜欢一个人独行,甚至是享受这种孤独。在太多的热闹和喧嚣中,有时能跳出来独处一会,让疲惫的身体歇一歇,让心静下来,让灵魂喘口气,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就像那句诗所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也正是因此,我更喜欢一个人走在路上,只有在这时,我思想的野马才会跳出栅栏,在山川野林中嘶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时,我会任由这匹野马驰骋:许多事会想起来,许多事会忘掉,许多奇怪的想法也会闪进来......。有时,独行在路上,那苦苦行走的孔子,那急急行走的墨子,那踽踽独行的屈原,还有那坐在青牛背上悠悠行走的老子......,这些形象都会不自觉的闯进我的脑海。这种精神的放逐不恰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吗?

        山路在平缓的柏树林中还好,能清晰的看到它蜿蜒的身段,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拨开杂乱的荆棘茅草才能找到小路,有时还要手脚并用攀爬上岩壁才能找到方向。但是我乐于这种状态。你看,在路上偶尔透过稀疏的树枝向上望去,那斑驳中的天空是多么地湛蓝,简直一尘不染,纯净的如同风平浪静时的深海大洋!这是城里的天空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比的。走累了,坐在悬崖上一块平整的岩石上,望望远山,“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意境立即就会展现在眼前;再看看远方的城市,想象着里面忙碌的人们,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出世感油然而生!行走到高处或者山谷中,有时不自觉的就想长啸几声,这时会突然想到魏晋时期那个善于在山中啸吟的阮籍,于是会更加起劲的变换方式大啸不止,似乎是希望得到山顶上那个隐居老人的复啸,即使不可能有孙登老人的回声,但山川也会回响,与你对话,或者有时也会得到远山上其他驴友的回复,也是很有趣的。

        继续行走,翻过山,再下到谷底,沿山路向东南走就进入了马蹄峪。这条山峪两山对峙,峭壁环列,清溪流淌,人迹罕至。山脚开阔平缓处枯木横列,野藤缠绕,林木茂密。谷底中,残雪掩映,泉溪缓流,或薄冰闪现,或泉水淙淙,石缝中清泉漱玉泄玑,在低洼处形成一泓碧水。虽然现在是寒冬季节,仍难掩其雄秀本色,可想冬去春来山花烂漫时,泉欢鸟鸣;或者夏秋时节,山风吹来,林涛溪琴,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景色!

        盘谷兮?愚溪兮?我想,当年发出“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的韩愈,与其羡慕隐居于盘谷的李愿先生,不如择此地而隐,这里才真正是“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的好地方啊!当然比之柳宗元笔下的愚溪,若不是老先生带有自家的感情色彩,这里的景色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甚至想,也许大诗人王维苦苦寻觅的山间月光下的清泉就是这里吧?

        在马蹄峪通往佛峪的山谷两侧的崖壁下,常见一些洞窟,这些洞窟显然是有人依山势、就天然专门开凿的。我一时兴起,专门探寻了几个。洞口堆满碎石,荆棘野草遍布,进得洞来,发现洞窟不深,往往只有三米五米,依稀可辨书龛石台,似有人居住过。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凿洞隐居或者闭关修行呢?我不得知。在洞中徘徊许久,也学隐者之状,盘腿端坐在洞中石台上,闭目冥想。四周空寂无声,一时许多事物电石火光般袭来,一时又云开雾散,混沌又澄澈,时间一久,竟昏昏然物我两忘。是禅定?还是希夷微混而为一?不知也。但是柳宗元所说的“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的境界竟明朗起来。

        立于洞口,看对山壁立千仞,草木寂寥无声,天空澄碧如初,忽然想长啸一声,但我知道,这声长啸绝不是贵州龙场阳明洞中的那声长啸。

        正徜徉在山川茂林中,突然手机响起来。原来是单位通知要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从今天起要拟定应急预案,报送相关数据等。这个电话一下把我拉回到现实世界,游山玩水,怡情悟道之心全无。我作为机构的负责人必须得抓紧回去部署安排这些事项了,于是只得匆匆下山。

        昔日陶渊明把自己流放到田园,这是生活,但生活阻挡不住他把自己流放到精神世界的桃花源。

        人其实就是在此岸与彼岸的江河边生存,在现实生活与精神理想的夹缝中生存,在自我与本我中来回跳跃。在此岸生活,日子还要过下去,而且希望我们在此岸的生活更有温度;在彼岸流放,理想就应如春花烂漫,而且流放到彼岸的精神应更具情怀。

          “几上江湖书一卷”。人也许就得习惯于在夹缝中求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因为生活还得继续下去。               

        (张守方  2020年2月1日初稿于济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