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小日常
嘉睿老师说:“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践行后,我们发自内心的相信,我们的传统文化确实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困惑。如果按照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去经营我们的人生,我们确实能获得一个幸福圆满的人生,能够达到一个充满智慧和喜悦的生命状态。”跟着翠君老师发起的恩典早读,读《中庸》有一段时间,对里面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与民。”这句话印象很深刻,这句话也是现阶段我对中庸的理解。今天在处理班级里面发生的事情时,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
今天早上到教室发现小马的书被扔在地上,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感觉这里面一定有事,决定查个水落石出。先是让全班同学用匿名小纸条的方式或提供线索,或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或者说说自己怀疑对象以及理由。然后又去查看了学校的监控,同事给我提醒说不要只盯着周五,或许是周六、周日有人进班干的也不一定。后来,从孩子们小纸条里发现了矛盾主要集中在小马同学一个小组的四个人身上,我顺藤摸瓜竟然真的查到了“幕后黑手”,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小马的两个好朋友在周日下午来学校干的,再一了解她们之间竟然有那么多的恩恩怨怨,随即我就给她们调整了座位,把她们几个分开,但是没想到小马同学竟然不乐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事情查清楚了,可是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中问题让我陷入了思考,于是晚上到家给合一心理工作室的一真老师聊起了这件事,她的一番话让我开始觉察和反思。
班级管理中过犹不及不可取。要么会因为自己的大意把大事缩小,酿成大祸;要么因为自己的投射,把自己的感受当做学生们的感受,把小事放大,没事找事。 想要把握好“中”那就需要知道两端在哪里?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班主任要时刻觉察,时刻保持清醒,在这件事中,哪些是当事人的感受,哪些是自己的感受的投射,还要多方客观评估这件事对当事人的影响有多大,程度有多深,再决定要不要干预,怎么干预?要从真正顺应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角度,要从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角度出发。所以,明天将会有一次重新的谈话,只不过不一样的是,我会去了解当事人本人的意愿到底是什么?我会去评估这件事对于整个班级的影响到底有多深、多大?当我清楚的知道了事情的“两端”在哪里,才能准确的“取其中”,尽量做到一切刚刚好,才是最合适的、最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