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学习力》--多重阅读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Hanna

《学习力》是由王世民、廖志聪撰写。

这本书采用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学习理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做为支撑,也通过了些实践验证,重心放在了实践应用上。多重阅读为这本书阅读部分的一个小节。

《学习力》--多重阅读
《学习力》--多重阅读
《学习力》--多重阅读

多重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多遍,但是并不是简单的阅读一遍两遍三遍,它是有一定的技巧与步骤在里面的! 以下为其步骤及其注意点。总共有四个步骤:

步骤一.明确目的: 很好理解就是在进行一本书的阅读之前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 可从两个维度出发 , 第一个维度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想提升自控力 ; 第二个维度 明确要解决到什么程度,提升自控力你的需求是只需一个大概的框架,还是说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步骤。明确好阅读目的后就可进行选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哪些章节需要重点阅读,哪些章节只需略读甚至不读。经过这一步的思考,你的阅读主动性、理解的程度就提高了很多。

步骤二.画出框架: 这里的框架指的是目标书籍的知识框架。利用书籍的封面、腰封、作者简介、目录、前言等,从阅读目的出发画出一个整体的阅读框架。一来可让大脑对这本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来根据这个框架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自己阅读的重点,从而不易陷入一些细枝末节、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信息当中。画出目标书籍的框架就好比要穿过一片森林到达对面的马路(阅读目的),先整体观察一下,画张地图,知道马路大概的位置,这时再钻进去就有大致的方向。反之,则需要多绕路(多花几倍的时间)要么找不到马路(达不到阅读目的)。这样阅读效率就更高了。

步骤三.变速阅读: 也就是根据书籍内容与阅读目的的相关性以及熟悉程度进行选择所需的阅读速度。分为四类不同的内容(第一遍阅读):

①与阅读目的不相关的内容: 这部分不是重点阅读内容,阅读时可跳过,若担心之后需要用到则可在已建立在框架旁进行标注“以后阅读”。

②与阅读目的相关,但很熟悉的内容:  可快速浏览,只需留意有没有之前不曾注意到的地方或者对于所举的例子有没有新的启发。切记一直反复阅读自己熟悉的内容,对于已经很熟悉的内容阅读起来轻松舒服,但是这是一种投入产出比很低的阅读习惯! 要克服!

③ 与阅读目的相关,但不熟悉的内容: 这块内容需回到正常的阅读速度,关键一点是阅读一定量后(一小节、一章或10分钟后--自己把握),需停下来不看书本进行回忆,有没记住的地方重新翻书并将其添加到步骤2所建立的框架中。 这个步骤有一个依据可参考: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生物学上的神经元解剖实验证明短时记忆在发生后的1h内记忆量会急速下降,需要经过一定的间隔重复才能固化为长时记忆。

④与阅读目的相关,但第一遍理解起来很难的内容:  第一遍阅读时理解不来,先做标记,有个大致印象就行。

第二遍: 当全书通篇看完之后,这部分内容为重点阅读内容,此时会发现比第一遍阅读时来的更好理解。

步骤四. 重点精读 :第一遍的泛读之后,已经做出了一个大致哪些需要重点阅读哪些可以跳过或者略读的框架,这时重点精读的部分为与阅读目的相关,但不熟悉的内容(切乎反复阅读已熟悉的内容)。这是第二遍阅读,需要做笔记,可以使用onenote 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第一遍阅读所有内容都是记录在阅读框架中,没有做笔记)如有需要还可以进行第三遍,第四遍的阅读,但要谨记只阅读未彻底理解,或者在应用上碰到疑问的。

《学习力》--多重阅读

以上内容是我利用书籍对这部分内容阐述的已有框架,根据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是第二遍阅读有些表达可能不够严谨不够到位,若有兴趣的战友想阅读可关注“youcore”这个公众号回复“学习力”进行对这本书的了解。

所有的理论知识都需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表述出来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需要找目标书籍进行训练。

阅读的结束,你的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