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计划阅读、学习

《精进2》:8个关键词,帮助你打造自己的思维升级之路

2019-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日月照书时

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留了一道作业题给我们,问题是:有一家卖牙膏的公司因为销量不好面临倒闭,如果你是该公司的经理,你要如何提高销量?当时我们给出了很多种答案,比如搞促销活动、增加销售渠道、赠送小礼品、增加不同的香味等等,老师没有急于否定我们的想法,但也没有认可我们的答案,总是提示我们再耐心想想,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当最后我们实在想不出来时,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们怎么没有考虑把牙膏管口的口径增大1毫米呢?”哇~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真的不得不感慨这个方法巧妙得很,我们那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还可以这样操作。

日常生活里,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面对问题时有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必须要经别人点拨一下才恍然大悟,事后还常拍脑袋感慨怎么自己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如果你也经常这样,那请你抽空读一读采铜的《精进2》。

《精进2》:8个关键词,帮助你打造自己的思维升级之路

《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是心理学博士采铜继2016年推出《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后历时3年,再度推出的个人精进修炼指导手册,与《精进1》不同的是,《精进2》集中在认知层面,探索思维的重塑与升级,通过构造自己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精进2》全书共分为8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自己对应的关键词,分别是【视角】【层次】【组合】【限制】【进化】【迁移】【循环】【完美】。这8个关键词不仅总结了每一章的主旨,更是我们对自己的思维进行重塑升级的法宝。

1、【视角】--致知阅世,从观察开始

现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手头上有一支2B铅笔,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支铅笔是什么做成的?

它是几边形?

铅笔身上都刻了些什么字?

怎么刻的?

这支铅笔又是怎么制成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多少?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人从学字开始就接触到铅笔,少说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吧?当我们自以为对铅笔很熟悉时,这些问题我们也不一定都能答得出来。这就引出了作者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熟悉≠了解。

“熟悉只是一种模糊的主观感觉。若把熟悉等同于了解,我们便失去了真正了解一件东西的机会。”

那要如何才能了解一件东西呢?作者提出了四种观法:

一看材质,组成元素之间是否达到平衡;

二看造型,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象;

三看装饰,是否有所克制,能否体现风格或气质;

四看工艺,察微知著。

这四种观法表面上看是针对日常所见的器物,但其背后蕴藏的思维--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则可以拓展到其他有形或无形之物。

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作者在此也提出了三个方法:

①避免仅用“概念”去理解

②每次只选择一个观察的视角--“每次作一意求之”

③信息要进行多方合拢,人事要考虑周全


2、【层次】--跳脱熟悉的层次,进入更大或更小的层次

日常中我们接触到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明面上的知识和隐藏的知识。明面上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公开的渠道获得,因为容易获得所以相对没那么有价值。而隐藏的知识是无法在任何公开渠道获得的,商业上通常属于商业机密,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这类知识不易获得,一旦掌握,又能够创造出极大的价值,因此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

那我们该如何厘清各种类型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看清楚一个领域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用层次的思维理解系统。

首先,发现并掌握容易被忽略的中间层知识;

其次,从熟悉的层次开始,向上向下延伸;

最后,找到“高频模块”。

回头看开头的例子,如果当时我们了解层次思维,知道可以向下延伸,就会发现牙膏是由膏体跟膏管组成,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难得出那个更为巧妙的答案。

3、【组合】--软硬件兼备的构造之法

提起电脑的组成,我们都会自然想到是由软件跟硬件组合而成。实际上,技能也可以分为硬技能跟软技能。硬技能是技能体系中的“构成性”模块,属于基本组成要件;软技能是“组织性”模块,负责调用和组合。在此,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模块化的工作系统={硬件模块库}*{软件模块库}

大量积累自己的模块库,通过对硬件模块进行升级改造或增加软件模块的种类,能够帮助我们对模块化的系统进行优化,从而达到用模块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目的。

《精进2》:8个关键词,帮助你打造自己的思维升级之路

4、【限制】--发现更多可能性

与以往一提到限制就联想到缺点、劣势不同,《精进2》提出限制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创造力。这得益于限制所带来的3个好处:

①激发新的可能性;

②缩小选择范围,帮助我们找到内在规则;

③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一件事物之所以有种种限制,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限制体现了某种沉潜于内的规则,而限制不过是这些内在规则的外显特征。”

因此,我们不要局限于看到限制带来的劣势本身,更要透过限制去思考其背后可能潜藏的规则,从中发现以往惯性思维下不曾发现的可能性。而这里,我们可以借助“随机性”“启发式”“问题解决通用技术”等方法。

5、【进化】--变与不变的法则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说明生物的演化是带有一定随机性的。生物只是在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与生物的演进不同,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并不是随机的,往往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某个麻烦,是在有明确目的下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这种演进是有方向。通过对比生物演化与文明演进之间的异同,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发:

①用进化论+理性的思考对待新事物;

②理论和实践智慧缺一不可;

③掌握表达现实世界的“语言”;

④力求信息传达精确;

⑤寻找自己的“生态位”

《精进2》:8个关键词,帮助你打造自己的思维升级之路

6、【迁移】--创造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纵观人类文明史上的各种发明,总能在其中找到动植物的影子。比如说飞机,就是人类参照了鸟类的飞行,从中仿制出相似的结构从而发明的产物。如果说全书8个关键词按重要性排序,那我想排第一的就是【迁移】。正是因为有强大的迁移能力,我们才能源源不断地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才会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

在这里,作者帮我们回答了三个关键性问题,分别是:

如何把领域A的知识迁移到领域B ?

如何把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领域?

如何确定迁移到目标航向?

有关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在书中都有详细介绍,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精进2》:8个关键词,帮助你打造自己的思维升级之路

7、【循环】--让才能盘旋而上

精巧的循环设计能帮助我们改造学习,这其中包括:

组合异质元素,构造有效循环;

通过范例自学进行吸收与构造;

理解和利用刻意练习的核心内涵--训练“心理表征”。

对基本功的认真训练,从遵循固定招式到自由流畅发挥,通过构造循环学习模式进行高效能的学习,循序渐进才能走稳能力的台阶。

8、【完美】--精益求精

当我们来到这个阶段时,实际上我们认知层面的思维框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恰恰相反,我们要做自己严苛的观察者和批评家,要在更小的尺度下功夫进行精细化改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臻于至善。

总的来说,《精进2》用了8个章节8个关键词帮我们搭筑了一条思维升级之路,但这仅仅只是方法论上的指导,具体的效果还需要个人结合自身的生活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只有当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升级。


附上本书思维导图

《精进2》:8个关键词,帮助你打造自己的思维升级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