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前辈们说的那些创业事 ——小叙大化
听前辈们说的那些创业事 ——小叙大化县公司创业史
文‖滕秀文
每当听着前辈们讲诉自己在新华书店的艰苦日子和创业故事,无不让我深深感触:今天,我们年轻一代新华人应当时刻传承和发扬前辈们那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干成一番事业的革命主义精神。对于前辈们的故事我也总是百听不厌,听着听着就像那一个个鼓舞人心的奋斗身影和真实场面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脑海里一一浮现。
创业如歌,吟唱着人生的悲喜交加;创业是史,书写着跌宕起伏的奋斗历程。1988年是大化县建县之初,百业待兴。广西最年轻的大化县瑶族自治县新华书店也在1989年初宣告成立了,老话说得一点不错:“万事开头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化公司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要实现和完成好全县辖区内19个乡镇的教材征订、发行工作,实为艰难。身为书店第一任经理,创店元老的韦秀康老同志是从都安电影公司半路出家上任的。考虑到当时一是对发行行业的不熟悉;二是当时我县建设初期,客观条件不成熟,在1989年当年我县的教材发行工作交由原来发行单位都安新华书店协助发行。听老辈们说,当时对于发行行业大家都是门外汉。在1989年一边派出创店成员韦浼清、莫玉英到都安店教材仓库虚心学习教材发行、图书门店营业等业务,派韦秀康、韦金柳到都安店办公室虚心学习经理、财务等办公室相关工作。大家都是一面努力学习,一面认真开展实际工作。从他们的故事中,在他们的身上,始终有种令人由衷敬佩的那种大无畏的勇气和自我拪牲的革命主义精神。
当年,因为是白手起家,一没有资金来源,二没有办公、营业场所。只能向县财政局借来1.5万元的筹建启动资金,租用60多平方的二层民房作为我大化书店的办公室、门市部、员工宿舍。建县初的大化县城,其实就是一个土色的大工地,晴天黄尘满天飞,迷迷朦朦见不着天,看到的那可不是一般的雾霾;雨天泥水满地流,泥石流般无从落脚,真是无路可走,眼前就是一个大泥潭。每个人那时候必备一双高筒水鞋“趟路”用。而书店租的民房又是十分老旧的危房,座立在低于路基之下半米左右,经常要遭受大水淹没的待遇。韦秀康经理居住在瓦片盖顶的二楼简易房,没有楼梯,自行用水泥砖搭建成阶梯上下楼。韦金柳、韦浼清居住在一楼。所租民房环境恶劣,员工宿舍后面是个简易公共厕所,时有厕所里的白白嫩嫩恶心的那些个虫子爬到卧室里来,真是脏乱差至极,让人无以言表。但是,前辈们却无一人打退堂鼓,也无人抱怨过。他们始终以自己肩负着全县30多万人口,4万多在校生的图书和教材发行工作为使命,为已任,以国家发行事业为重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舒适享受,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时刻在发扬着新华人的那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创业、干事业的满腔热忱。
1990年教材征订、发行工作全面从都安转到大化县独立开展了。没有仓库,我们只能租用民房开展业务。时处建县之初,交通极不畅通,全店三五个员工都是运输员,都是搬运工,都是多面手,都是工作能手。一方面负责教材发行,又要负责图书发行工作,还要负责办公室工作、业务工作、财务工作等;一方面又要抓紧基础筹建工程的推进。人人都是身兼多职,四面开弓。
建店之初,建设资金筹措途径有限,前辈们只能自己寻找创业出路,多方开拓渠道。除了自己微小的积累外,另一方面书店财务人员联合县委相关领导多次前往区新华书店、区新闻出版局筹措基建资金。好事多磨,多少次前辈们都是满怀期望而去,最后失望而归。然而,前辈们正是秉持着一定要干成一番事业的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最终一次又一次前往争取,终于在1990至1992年先后三次获得了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8万元的建设基金,筹措到了第一笔建设基金。公司开始了全面规划建设工作,于1990年经过县里相关部门调配、协调征用到我公司现经营用地大化县文昌西路3号的3亩建设用地,并于1991年初着手建造工程。但是因建设资金不足,最初只能建成二层楼房。边建设,边想方设法向工商银行争取到了贷款30多万元,继续建设三、四层楼。然而资金仍然有相当大的缺口,然而当时走投无路了,只能是边建设边和承建商协商将工程款项部分延后支付。因当时我公司资金有限,已无力再在外面租用房屋进行各项业务工作了。于1992年5月初提前启用已建成的一楼来做图书门店和教材发行仓库。而办公室仍设立在简易房屋内。到了1992年年底,工程全面竣工,书店办公室才搬到了二楼。
有了自己的业务、经营、办公综合楼,大家的干劲更足了。当年由于交通很不便捷,无论是城镇、乡村的学生、干部、农民要到一趟县城都是极难得的。多年来,我公司前辈们根据市场需求和扩大业务需要一直频繁开展流动供应业务。一是每到县城,或是乡镇街日子都前往设摊销售,把图书送到最需要的广大群众手里去;二是一有空闲时间,都会在节假日到人流集中地带开展图书流动供应,尽最大可能扩大我店图书发行量,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前辈们人人都会骑边三轮,个个以拉运工为荣。那时候的征订、运送包件都是经过邮政局、车站班车。包件收发工作都是由员工亲自前往运送,当时我县邮政局位于两公里之外的镇南,路况极其差,每到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行走和骑行在上面那种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前辈们在中途翻车或是差点掉到路边的大泥坑里了。听韦浼清前辈说,那些年并不像现在这样村村通公路,送书到乡下,时常要一个人扛上两个包件走上两三公里的牛车路。有时候,家里没有人看管孩子,前辈们还得带上四岁的孩子一同前往,大人又要扛包件,根本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那种场面,那种艰辛,真的叫人欲说含泪。运书的车子半路熄火坏了的事时有发生,深更半夜人和包件被撂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道上,那种求助无门的无助感,那种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的时候。半夜把已经醉熏熏的船夫叫起来摆渡,包件和两位大姐前辈,载重量,又加上船夫已经醉酒了,摆起渡来摇摇晃晃,船在河中摇摇摆摆,那种随时都有可能船仰人翻的风险,让前辈们心惊胆战,神经紧崩。前辈们每每说到那样的日子,那样艰苦而激情创业的岁月都会情不自襟泪湿,都会让他们感慨万千。
当年前辈们各项业务开展不像我们现在有计算机现代化来操作完成,从教材征订、调剂、收退货、图书征订到学校、单位等业务往来清单、发票、文件、财务和办公室各种业务无一不是全手工完成的。业务量繁重,工作时间长。白天晚上和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常事。前辈们用钢板刻写腊纸,自己印刷教材分发划码表、发货清单等;数据核算都是用算盘来完成。春秋两季开学前期大家都要提前加班把发货清单、发票填写、复写好,核算核对准确。连年确保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教材发行任务圆满完成。
当年物流远没有今天发达,前辈们每次都要亲自前往南宁区新华书店采购一般图书。每当上去,都是两三个人,一到批发市场就埋头挑选图书。之后又要自己把包件拉到车站上班车,那种追赶时间的灰头灰脑的日子,对前辈们来说是多么充实的日子。因为越是需要采购量大,说明销售市场发展越好。前辈们无不欢欣鼓舞,满腔热忱。
也正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千锤百炼后,前辈们一个个迅速成长成了真正的八面玲珑手,大化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壮大着。随着书店的不断壮大,业务的不断扩大。1990至1992年又先后分配和招收了梁敏文和韦思政、韦凤凌、蓝爱琼等四位新员工。店里终于有一位图书专业的人才了。1990年10月,由广西图书发行学校毕业的梁敏文分管教材业务,韦思政在教材仓库工作。韦凤凌、蓝爱琼分配在门市部上班。书店人员配备上基本合理了。各项业务稳步有序发展着,书店整体发展也越来越好了。
在人员配备到位和业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公司的基础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于1995购买建设了大化镇南二层楼综合门市部。把之前镇南门市部从租用的商业大楼二楼搬到自己的一楼进行图书兼文具用品经营。于1997至1998年建成西位于文昌西路现在的三层教材综合楼。教材楼建成后,我公司又扩大业务范畴,自己经营宾馆。此时,我公司人员由最初的四人壮大到了16人。于2004至2006年购买并建成了位于都阳镇的三层楼乡镇网点。
听着前辈们一件件,一桩桩感人肺腑的奋斗故事,让我深切体会到身为一名新华人的骄傲和光荣使命。今天,我们年轻一辈新华人不仅要感恩当下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时代,更应该知道身为新华人所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断沿着艰苦奋斗的道路前进,强大企业,服务读者,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