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认知层次与人群分类

2020-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山岳之心

认知层次与人群分类

从众心理

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在 Swarthmore 大学做了一个心理实验。每8人一组,其中7个都是托,让被测者最后一个回答。然后让他们观察下面的图片


认知从众.jpg

从右边的ABC三根线中找出和左边的那根线一样长的那根。

这是个简单到极点的问题。只要能看懂题干的人都能知道,C是正确答案。但是,当之前回答的7个人都认为B才是正确答案的时候,这时候被测者答对题目的概率是多少?不足25%!也就是说75%的人都跟随了前面7个人的错误答案。

这说明只有不到25%的人在群体中具有独立思考不受干扰的能力。

升级版的心理实验

这个实验后来还有更深入的版本。如果给予每组所有测试者初始资金100美元,规定如果回答正确,那么会获得额外的100美元奖励。如果回答不正确,那么会损失100美元。并且每个回答者在回答时,其他人要用目光注视回答者。在这种情形下,仅有15%左右的人回答了正确的答案。证明在社交压力下,90%的个体的选择更加盲从,即便此时有奖励和惩罚。

继续升级这个实验,如果回答正确,那么可以从回答错误的人那里取走10美元作为奖励。而如果回答错误,则会受到相对应的惩罚。如果所有回答都一致,那么无论对错,都没有奖励或惩罚。在这种机制下,只有5%的人选择了正确的答案。

但是除了以上的人群之外,还有一些人在参加测试的时间里就自己看穿了这是一个认知陷阱。这些人又有三种倾向,第一种会直接说出来。第二种看穿了会选择和大家一致,然后在回答结束后告诉实验员其实他都知道游戏规则。第三种看穿规则并选择正确的答案。这三种人总数不超过人群的1%,无一不是真正的精英阶层的人。这三种人里,最强大的人是第二种人。他们是天生的领袖。动则翱翔于九天之上,与日月争锋,静则和光同尘,朴实无华。

现实的决策环境

从这个心理实验可以看出,人群中的认知分类是很明显的。绝大部分人在压力和竞争环境下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现实场景下,很多的决策比这个识图实验要复杂得多,决策压力也更加重。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在高压和竞争环境下做出较优的决策,而这少于1%的人无一不是精英中的精英。

认知偏差造成了人群的对数分布。而这是经济活动中的对数分布的来源。世界上 2% 最富有的人群掌握了世界80%以上的财富, 赚走了98%的利润。

适位定律

人群中,最多只有15%的人适合研发岗位,他们富于创造性,敢于向现有规则挑战。

最多只有1%的人适合领导和战略决策,这些人能够在复杂和高压的环境下做出最优的决策。这其中,毛主席是近代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人物。同样,在诸多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比如任正非,雷军,王兴,马云等人身上,这种特征也特别明显。

管理者是领导者的命令执行者,他们是联结领导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桥梁。他们能将领导者的战略转化为战术。所以他们必须要深刻理解领导者的战略并且对此战略高效率地转化为战术执行命令。所以企业的中层管理必须要定时与领导者开会并理解领导者的战略。

当你是一个比较容易从众的人,那么你有可能是一个听话的员工。如果你恰好专业水平很好,那么你会是个优秀的员工。而且,你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潜质是另外那1/4的人不具有的,就是如果你情商很高,那么你非常适合做中层管理人员。

如果你是5%的坚持己见的人,那么你适合做研发岗位的技术领导者。你可能是个副职,你的直属领导可能是你看不上的技术很一般的管理人员。但其实,这才是最适合你的位置。你不适合做中层管理人员。因为你的认知会和领导者相冲突,导致整个系统会运行低效,相互冲突。在领导者的眼里,给予你这样的人过高的位置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但其实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自己属于这样的人群,你可以要求更高的利益而非权力。

如果你是属于低于1%的人群的认知精英,恰巧你的情商很高,那么你的人生可能很成功,你会是个领袖型的人物。但你的人生也可能很失败,因为你没有执行层的伙伴。这样的人一般属于1%里的那个看穿游戏不继续进行的那种人。如果你是1%人群里最后一种人,那么,你将是公司的CEO级别的高层管理者。

可习得定律

认知是可以被学习到的。一个人的认知的提升不在于他或者她的知识面有多宽,而在于他的思想的深度。思想的深度是可以通过学习逻辑学,哲学,兵法甚至数学等书籍来训练的。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他所见过的最聪明的人,都是终身学习者,他们每天都在阅读。

所以,提高认知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懂得欣赏知识背后的逻辑。知识是认知的表现形式,透过知识思考真正的逻辑内核,才能获得响应的认知。

从接受知识到深度思考者,需要透过纷繁的表象,习惯于探索内在本质的东西。一个人要想跨越阶层,首先需要跨越的就是认知水平。

傲慢与偏见

认知在不同阶层的人,往往很难和融相处。这也是世界上大部分冲突的来源。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本质就是一种认知对于另一种认知的排斥。

在同一族群中,认知处于低层次的人会认为认知高群体的人傲慢,难以接近,说话听不懂,做事看不懂。而认知高的群体往往看不到认知低群体的实际需求,因为他们绝大部分不会因为这些需求而烦恼,所以可能会冷漠绝情地对待下属或是子民。比如秦始皇和隋炀帝,他们的认知水平超越民众太多。他们看到的是千秋大业,平民百姓看到的穿衣吃饭,这两种跨度极大的认知的不可调和,最终都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消除这些傲慢与偏见的办法是沟通,启用润滑油式的人作为桥梁。唐太宗和毛主席都在这方面做到了,一方面他们曾经下到底层去与民众同悲共喜,另一方面也有诸如谏官士大夫之类的人能够沟通民众与领袖。

所以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有上下沟通的人员和机制。这才能保证企业能够不产生认知上的分裂。而认知分裂的企业,往往会分崩离析,走向衰亡。只有上下同欲,认知高度集中,一以贯之的企业,才能欣欣向荣,一往无前。

认知水平阶层与个人事业发展

如果处在认知水平比较低的层次,知识结构单薄,情商指数较好。你的位置非常危险,你非常容易掉入更低的层次。那么你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相信你的领导,尽力做好领导交付的任务。和认知水平比你高一点的人多接触,听从他们的建议。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认知水平。最不应该做的是去争夺权力,嫉贤妒能或者浑浑噩噩,自甘沉沦。你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应该是中层管理人员。

如果你的认知水平一般,知识结构也一般,情商指数一般。也就是最容易被替代的人。那么你就要至少提升知识和情商其中的一种,情商往往很难提升,但知识很容易获得。所以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拼命提升自己的知识,知识上去了,你的认知水平也就会上去。最终你能够进入下一个认知层面。你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放弃学习将会使你掉入更低的层次。对于未来你的方向还没有确定。这需要你自己对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做完善的评估。

如果你的认知水平比较高,知识结构单一但深入,情商指数一般。那么你当下适合在你所擅长的领域做研发工作。你绝不应该在当下去参与团队管理。你应当是独挡一面的人,而不是管理型的人。你应该扩展你的知识面,尽量去接触不同的知识。这样当你知识结构丰满时,你会成长为企业的CTO型的人物。

如果你的认知水平很高,知识结构宏大,情商指数也较高。那么你就是人群中最少见的领袖者。只要你有足够有效率的沟通底层渠道,那么你就会是改变世界的人物。

如果你的认知水平很高,知识结构深入且宽广,情商指数一般。那么你是一个创业团队的领导者。你适合在专门的领域内带领你的团队创造非凡的成就。如果你遇到领袖型的人物,那么你们将是事业的强强合作伙伴,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最后,如果你对周围的人的认知水平评估都很到位,你是情商极高的人。那么你就是领袖者的最佳搭档,你应该找到那个真正的领袖,跟随他,坚定不移的作为他的执行者。历史上,张良,诸葛亮,房玄龄,周恩来都是这样的人物。

刻在基因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认知水平非常高,沟通能力极强。听他讲话能产生如痴如醉,如沐春风的感觉。那么这个人的能量是惊人的,他能对人群造成极大的影响。所有的领袖型的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质。但为什么人群愿意听从领袖的指导呢?即便领袖的决策有可能是有害的,绝大多数人依然愿意听从。

在二战历史上,听从希特勒的命令走上杀害其他人,不惜牺牲生命的人占了德国的大多数。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从年轻人到老人,几乎都愿意为国捐躯。在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一声令下,百万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经历了超乎常人极限的艰难困苦,英雄事迹层出不穷。

这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认知层面的强大力量。

人类从弱小进化到地球的统治者,靠的不仅仅是聪明才智。靠的更是社团的力量。而社团就需要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战士。战士的绝对服从会从基因中流传下来。这种来自基因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也是真正的社会发展的披荆斩棘之剑。《庄子.说剑》一文中提到的诸侯之剑,就是人道之剑。

人类社会的分工是所有动物中最精细的。而这种分工也会从基因选择上造成认知的人群分类。人人平等只是在生命层次而言是正确的。实际上,认知层面,人生来就不平等。所有人基因中都刻画了跟随领导者的潜在约束,但这种约束有强有弱,有人的约束很弱,他可以向上突破到高层次的认知阶层。但有人的基因中认知约束相当强,他几乎无法突破到更高层次的认知。前者容易影响他人,后者容易被他人影响。这是社会分工的绝佳搭档。

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随着工具的越来越先进,总是分工越来越细致。这种趋势下,行业领袖型的人越来越难涌现。而一旦这样的人出现,并且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三要素合力之下,这样的人旗下的企业将会在比较长的时间之内统治行业。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和洗脑

绝大部分人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可能比自己想象的更不理性,更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影响,进而做出自己在独立隔离的情形下做出的绝不可能做出的决定和动作。

这就能解释为何进入传销群体的人,超过80%的人最终会被洗脑成为坚信传销的一员。被绑架的人最终倾向于跟随罪犯,进而发展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是流传在人类血液里的战士的基因发挥了强大的作用,这种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下,会被激活。这种基因层面的力量就让人倾向于盲从,即便盲从的对象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即便盲从会造成自己的巨大伤害。

盲从者更善良,领袖者更冷血

从品德方面来说,领袖者可能会倾向于冷血无情。因为在他们眼里,目标比人本身更重要。为了达成目标,可以牺牲他人的某些利益。为了群体的利益最大化,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所以领袖者往往更冷血无情。

而盲从于领袖的人群,则更倾向于善良和互助。他们倾向于抱团,倾向于以人为本。当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人往往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所以从品格方面来讲,沉默的大多数往往品格更高。

理解了认知阶层,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宗教可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而企业的领导者又为什么会需要建立企业文化。认知层面的上下相通,能对企业本身有巨大的作用。

作为领导者,可以使用宗教或党派工具,但绝不能被工具本身所支配。作为团队的一员,在创业的初期,应当全身心的相信企业文化并为之奋斗。无信者,觉醒者往往是有害于企业或者政府的。一旦觉醒者的力量增长,最后就会形成变革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