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澜梦第17组周作文怪东西中国传统文化

辽宁方言概览

2025-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榕树山人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来上午就想写关于东北话的内容,但是感觉更偏重于中医,于是上午写了《上火》。下午来写东北方言。

赵本山的小品让东北话火了。东北话以一种独特的幽默存在了很多年。相信有历史可以追溯。但是东北话包括辽、吉、黑,三个省份,我的能力也能仅仅写完辽宁一省,而且可能还有疏漏,所以叫概览而不是汇总,无法全部包含,请大家谅解。

方言这个词我其实是不太习惯用的,因为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我说的是普通话,哈哈。我学习的语言也一直向着“去沈阳话”的方向发展,因为我知道传统沈阳话不好听,但是前一天和爸爸去故宫回来乘坐的出租车,司机一口沈阳话,一下给我拉回了很久以前。

我记得我上大学时候寝室一共四个人,我,沈阳的,还有天津、湖北、上海的。结果要毕业时,寝室里的所有室友说话都一股“东北味”,东北话就是这么有魔性。

我在西雅图认识一位广西朋友总是学我说东北话,乡音无法改变啊。东北话的声音普遍压低,尤其是每个词结尾。下面我就进一步给大家细说一下辽宁话,或者东北话。

东北话一句话概括就是它有一股大碴子味儿。我猜大家应该都知道波灵(lēng)盖卡秃噜皮的意思,就是膝盖摔破皮了。波灵盖就是膝盖的意思,秃噜皮了就是摔破皮的形象说法。可以说非常形象。

刚才妈妈说我爸爸的自行车放在车棚的犄旮(噶gǎ)旯(lǎ)儿,这倒是很好理解,就是犄角旮旯、在角落的意思。

还有一个词我们吃面条的时候常用,就是面条糗(qǐu)了,就是都根面条都黏在了一起,上大学时候我知道天津人说面条“坨了”是一个意思。

出租车司机那天说政府部门一件事喜欢叽(jì)咯来叽咯去,我和司机说我很久没听过这个词了。的确,在国外待了十一年,即使是在沈阳也很少用叽咯就是说话的意思。叽咯来叽咯去就是一件事反复的说,没完没了的意思。估计是从满语转化来的。

这又让我想起同样的两个字(不确定)反过来,咯(gé)叽(ji)是挠痒痒的意思,谁咯叽你一般就是“撩闲”。而东北话管咯吱窝叫,尕舅窝,哈哈。

其他常用的话,比如我小时候我姥爷管我去接你,叫我去扏(qǐu)你;取车也叫扏车;取钱也叫扏钱。

由于我大学在大连读的,对大连地区方言格外了解;大连话管吃饭叫“歹饭”;老公老婆男朋友女朋友统称为“对(děi)象儿”;管你们叫“喃们”;管我们叫“俺们”;说我是大连人为“俺是大(dǎ)连人(yín)”;同桌和朋友都叫“老对(dèi)儿”;管马路牙子叫“道牙(yà)子”。

我上大学时候有一个视频曾说一名外地电话接线员听不懂一位大连本地人员打电话,咨询关于他把车开到“道牙子”上的事情。该电话接线员不能理解什么是“道鸭子”,非常搞笑,所以我至今记得。

丹东话比大连话稍微好一点,但是也偏拐带的口音。如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丹东人,他就会把大部分二声音都发成三声。锦州话的结尾永远上扬,基本上没有语境判断不出是陈述句还是问句;鞍山话管“很”怎么样叫“成”怎么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更是。感谢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但形形色色的方言,特别是东北方言让生活多了一份幽默。这是我们东北人骨子里特有的乐观吧。

下图为东北话的概览,我全都知道什么意思,不知道的留言或者简信问我吧。

东北话,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