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白杜甫的仙与圣之间悠游自在
2021-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丁貞
过去我一直都喜欢李白的孤傲洒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却不太喜欢杜甫,因为总感觉他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最近在编有关古诗文的书,编到杜甫,读到他的诗突然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40772/4ed8c2b7b2c6e139.jpg)
杜甫的诗其实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人感到无比的沧桑、苍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让人好像看到一个诗人在现实中巨大的痛苦,或许他讲的山河是人生命中最后的信仰。
人年轻的时候总喜欢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或者那是一种任性吧,年轻的时候对厚重的东西总是狂妄到不懂……
这两位大诗人分别在现实和浪漫的世界里达到了自己的顶峰,他们一个是要做仙人,一个是要做圣人。
仙人永远都不看人间的疾苦,而杜甫却总能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总觉得人世间的苦都是他自己的错,大概诗圣是要在人间最终完成自己的,而仙人是不会在人间跟我们玩的,他一不开心就走了……
就像传说中李白的死都美的不得了——他是喝醉了酒,看到水中的月亮,去捞月死掉的……哪有这么美的sw……
李白和杜甫也许是我们人生中两个很好的平衡,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在“仙与圣”之间去选择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既不失去李白的那种孤独、自负、超然、洒脱,同时还能拥有杜甫的对人世间无限的宽容,在仙与圣之间悠游自在。
[合十][合十][合十]
2021.2.27晚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40772/b04209eb6d9bdc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