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婚姻育儿

比起说教,学会感受才是我们更应该给予孩子的

2020-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笋鸦深剖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变得不懂自己的感受了?

是课业繁重的时候吗?

还是在我们一次一次的说教之中?

孩子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还行”“无所谓”“我都行”当成了自己表达感受的口头禅?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拥有着感知外界的能力,这份能力是天生的,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我们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感受。优美的辞藻,生动的画像,动人的诗歌,其实这都是我们丰沛的感觉所带来的。

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就越能够纯粹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就像我的侄女今年5岁,她并不喜欢被人捏脸蛋,而每当被人这么做的时候她就会通过一种很纯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那就是“哭”。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也是能够回忆起某些相同的经历,年龄小的孩子一直敢于直接而存粹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随着长大,随着成长,却渐渐的将这种感受外界并表达自身感觉的能力给弄丢了。

·我们总是在否定孩子的感觉

为什么感觉会丢失呢?在最开始一定是存在身边最重要的亲人在不断地否定我们的感觉。比如是否吃饱饭,是否感到冷,是否感到热,甚至在一些对男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也会将他们心中的某些男子主义以训斥的方式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举个大家最常见的例子,假若孩子摔倒了,受了伤,往往都会通过“哭”这一行为来表达疼痛、伤心等感觉,而大人们为了能够帮助孩子或是安慰孩子往往会说这么一句话——“不疼不疼噢,别哭了别哭了”。其实当大人们这么对孩子说的时候,孩子的感觉是混乱的,因为孩子同时面对了自己的感受与大人对感受的要求。

孩子都是很纯粹的,为了能够获得大人的爱与认可或是出于对大人疏远或责备的恐惧,往往会更倾向于通过否定自己的感觉来认同大人的说法。于是基于大人的影响,孩子不哭了,甚至也觉得不疼了。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不仅仅是在家庭,甚至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的感觉也会受到外界的否定与压制。因为会有很多人对你讲一些“你应该做什么或你不应该做什么”“你这样是错的或你那样才是对的”这种改变你感觉的话语。

尊重感觉,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让感觉掺杂欲望

我们应该如何找回自己的感觉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尊重它就可以了,当我们尊重自身的感觉,并任由其在我们的内心游走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培养我们自身感知世界并开花结果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说的感觉是纯粹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而不是掺杂个人欲望再经过加工的念头。因为一旦感觉掺杂了欲望,便会变为对他人或是对外界的要求。就好比高一的我在学习之余感到了劳累或是疲倦,其实我只需要静静心或是调整一下自己,但掺杂了我对于娱乐的欲望之后我这一感觉就变成了“想要玩游戏”的这种对放纵自身欲望的冲动。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时不时对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大扫除”,将过多的欲望与情绪梳理开来,同时尊重自己的感觉,让它由心而生,在我们的身体内生根发芽,经历开花结果。

作者:徐鸣皓   这是我的第二十一篇日更原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