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定要很有文化吗
这可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弄清楚一件事情,就是究竟什么是写作。
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有三个方面:
1,指作诗文,绘画等。
2,书法和文章。
3,写文章以及创作。
由此可见,写作的主要意思就作诗,写文章,还有创作文章。
那我们先来说说作诗。
关于诗歌,现在普遍的论述是说,它是人类所有文学样式当中起源最早、历时最久远的、传播最为普及的一个种类。而诗歌在最早出现的时候,是人们以口头形式哼唱出来,并得以传播的,那时他们或在农耕,或在劳作。很多文献记载,最早的诗歌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而那时人类尚不知文化为何物。哪怕到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诗经》出现时,它里面的305首诗歌民谣里面,与狩猎,桑蚕,染织等劳动场面相关的就超过一半。我们因此可以认为,写诗、或者叫作诗,仅仅是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人们对自己生活,劳动的一种概括和表达,它并没有什么太过深奥的理论,都是由于后来的所谓精英阶层逐渐的脱离了劳动,同时把诗歌这个本来属于民间大众的文学载体精致化,甚至贵族化,粗暴地剥夺和打击了劳动人民的创作积极性。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诗歌这个曾经的文学精灵,为什么到了十九世纪后一蹶不振,几近消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创作一首诗歌比弹奏一曲肖邦还要高不可攀,那么诗歌还有几人能够欣赏,几人愿意创作呢?所以,诗歌如果不能尽快回到大众中间汲取营养,生根发芽,它未来的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被历史所埋葬。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多看一些诗歌,从表达形式上可以多借鉴一下那些好的方法。然后,一定要多写,把心生活中最美的事物记录下来,转化成心中最真挚的感情抒发出去,这就是诗。对于这个世界而言,你就是一首独一无二的诗,你的诗就代表文化,你――就是文化。
说完诗歌我们再谈谈小说、散文和戏剧。这是人类文学发展道路上最为重要的四个轮子。有些朋友经常问我,究竟什么是小说,什么又是故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回答了无数遍――小说说的是人,故事说的是事。就这么简单。小说是以人、物、以及某一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为对象的而进行的深入刻画;而故事则是对人或者物的外在描述和记录。当然这是我的理解,不代表真理。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到百度上,或者在相关百科全书上具体查阅,在此不做争论。
那么既然小说是以人、物和时代背景为中心的一个刻画过程,就说明它并不需要我们再去准备其它的素材,只要细心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人和事,你就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小说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和其它的专业工具类书籍不同的是,小说自古以来就是普罗大众的“街谈巷语,狂夫之议”。小说这个词最早可见于《庄子·外物》,其本意就是小而短的琐碎杂言。发展到汉唐以后,逐步发现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小说的雏形。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在中国古代,小说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所以那个时候小说大多时候被称为“传奇”,“杂言”,“志怪”,“志异”等等,而从事小说创作的不是那些屡试不第的穷酸文人,就是那些家道中衰的落魄子弟,都是些郁郁不得志的底层小知识分子,比如施耐庵,比如蒲松龄,比如曹雪芹,等等等等。所以,任何时候写小说这件事情也不是什么“一代宗师,文学大家”的专利,在那个时候,甚至有些不光彩,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小说源于市井,发于弄堂,兴于江湖,盛于民间。无一不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所呕心创作的,所以,你如果要成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就要忘记所谓的文化,只管拿起手中的纸,笔,电脑,手机,勇敢地去写、去观察、去描绘、去刻画生活中那些精彩的瞬间和难忘的事件,让你的那些文字犹如点点繁星,在夜空中闪亮发光,那就是读者们要看到的小说。星星可能很小,但是,若有一份热,必发一点光。
至于散文这种形式,有朋友说它难,也有人说它容易,在我看来,散文和小说真的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小说都会有一个很完整的故事情节,读者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而调整自己的情绪,读者会有很强的参与度。散文则不同,虽然最初的小说是由散文杂谈这些形式发展而来的,但是由于汉代以后,散文和杂谈这些东西逐步从小说中分解出去,成为了贵族士大夫之间考量彼此文彩的工具,散文便在民间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所以我说,如果你文彩一般,达不到一个很高的水准,奉劝你轻易不要写散文,那可是下笔一行高下立判,可能会在瞬息之间就露出怯的。
至于戏剧这门艺术,现如今和小说之间的关系也有待进行一些深层次的研究。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多的现代戏剧多来自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还有小说改编。拿人类历史上公认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来说,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后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他的戏剧不是改编于任何的小说,因为他的作品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部小说。至于所谓的剧本,那不过是莎士比亚伟大的舞台艺术的一个文字记录形式,在艺术家伟大的灵魂面前,它本身已经不具备任何价值了。
我始终相信,文学和艺术是上帝送给人间最为精致的礼物,他们承载着人类那些最美好灵魂一直在飞翔着,诉说着人间无尽的悲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