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悦读】瞿天宸读《追风筝的人》
勇敢地追逐自己的“风筝”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瞿天宸
在火车的鸣笛声中,在车厢的来回晃动中,在枯燥的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咔咔声中,我翻开了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先生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本是为了打发时间,可是越看越入迷,越看越入迷:阿米尔与哈桑在病玉米之墙上玩耍;阿米尔给哈桑讲故事;阿米尔与哈桑在石榴树上刻字……两个好兄弟的童年生活如画般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更是一鼓作气,没几天就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在开篇首先描写了阿米尔家境富裕,生活在喀布尔最好的环境当中,与自己的小仆人应该说是好友哈桑整天形影不离。阿米尔时常教哈桑认字并读故事给哈桑听,哈桑也是整天跟着阿米尔,鼓励阿米尔写作与带阿米尔追风筝。有一次更是不畏街头霸王阿塞夫,举起弹弓保护阿米尔。阿米尔的爸爸也是对哈桑十分关照,两人应该说生活得很安适,更是默契配合赢下了洲际风筝巡回赛的冠军,哈森肯定能追到风筝,可就在这一激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哈桑追到了风筝,却遇到了阿塞夫等人的围堵陷入困境,这时阿米尔赶到,可他并没有像哈桑保护他一样,而是当了一回懦夫,选择了逃离。哈桑满身伤痕依然带回了风筝,可阿米尔变了,他无颜面对哈桑,甚至惧怕面对哈桑,两人的关系也冷淡了,阿米尔甚至开始陷害哈桑,终于哈桑与阿里走了。
后来阿米尔来到了美国,渐渐过上了安定的日子,由于自身的觉悟和拉辛汗的提醒,阿米尔重回喀布尔,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并历经艰险将哈桑的孩子接回国内。书末,即使索拉博犹有警戒,但阿米尔已追到了“风筝”,打开心结,成为了一个勇敢的人。
而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哈桑用弹弓保护阿米尔。他身为一个哈拉扎人,并没有自卑,而是有一个真正男子汉的顶天立地,还与恶霸一字一顿地辩驳,保护阿米尔,显得那样有气魄,但这背后是付出了多大的勇气。
其实不光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写作方法也十分引人注目。
本书十分善于运用前后文相呼应,比如“为你,千千万万遍。”在开头哈桑说过,行文中也多次点出这句话,文末更是由阿米尔再次说出,这句话就能充分地让人感受到阿米尔的心路历程;同样在前文也提到了在风筝比赛中哈桑用“猛升急降”赢得了比赛,而文末阿米尔也为索拉博演示这一招,这样时空的转换,人物的变换让人好似在看电视剧,让人感到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转折让情节更好看。”这句话充分体现在这本书中,本书第一次转折就出现在追风筝大赛上,哈桑去追风筝却遭围堵,两人关系恶化,但阿米尔也走上了勇敢之路,我想这也是这本书题目的由来。本书第二次转折是在作者看见了拉辛汗后做出了决定,这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书末,“我追”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他到底追没追到?其实这都不重要了,因为阿米尔已经追到了那只最重要的“风筝”——勇气。风筝在这本书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索拉雅的风筝是尊严,爸爸的风筝是救赎,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筝,对此我们要勇敢地追,正如译者所说:“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