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好好说话

2020-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千里部落

表弟今年面临高中升学,舅舅一家忙前忙后帮孩子物色学校,心里很是焦急。

表弟年纪轻轻,倒是很多道理比我通透。

“这么重大的考试你会不会有压力呀?”

“考都考完了,有压力也没有用。” 表弟的脸上很云淡风轻。

“也是。”

话题结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问这些问题突然感觉自己很无聊。就像每到寒暑假不知真关切还是假关切的三姑六婆问上学的孩子“你期末考试多少分?”,招人嫌弃。

过些时日,家庭聚餐。饭桌上又谈到升学这个话题。舅舅也很坦诚地说了些表弟的问题。可能身为教育工作者,对这种谈话很敏感,下意识地看了下表弟。他漫不经心地躺着,饭桌上的人都感觉不到他还在席。

“就不说这个了。孩子会有压力的。看他就差躲桌子底下了”,我打趣地想终止话题。

“没,我很好。我只是没事儿干才这样。我的抗打击能力很强。”

“他就是这样的,说他都没啥反应的。已经厚脸皮了。”舅舅补了一刀。

“我的抗打击能力很强,你们继续聊。”

一时只是觉得很替表弟惋惜,但是也替他庆幸。他还抱有一颗坚强的心。如果是我,我是受不了这样的。毕竟这么多长辈在场。

机缘巧合,看到一本书里谈一些小孩的这种行为模式。大意是,孩子用比较轻松淡然的方式来维护自己最后的体面和自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会陷入另一种错觉,我需要用更严厉的方式来刺激小孩,直到自己感知到小孩有在认真听并且听进去了。

想想,舅舅何尝不是用这种方式来教育表弟呢。世界上又何止这一对亲子关系深陷这种误区。我自己对于他人的关系处理,又何尝不犯这个错误呢。

再深入想想,联想到“需求”这个词,挺有意思的。

家长所有的严厉管教,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上的施压,终究是为了满足一个生而为人的基本诉求--需求。

我和你说话,我希望你可以回应。

我对你的指点希望你可以遵从。

我们所有的需求都希望被照顾、被满足。如果没有被满足,我们可能会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如更高规格的可以满足自己需求的行动。强硬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正面冲突。轻则说教,重则吵架、无视、放弃。比较温和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更有智慧地下一步引导。但是,通常,前者是我们常人更愿意采纳的方式,因为这种爆发方式更为直接,并且让人的情绪得到瞬间宣泄,给人一种“我已经尽全力”的假象。

比较熟悉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就是不醒悟。”再比如,“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可是烂泥扶不上墙。”诸如此类。言语里充满了恨铁不成钢。或者换言之,他的这种状态,和我无关,实在是朽木不可雕也。

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所有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满足他人的需求。或许相处模式又是另外一番情景。

我放下我的需求,整个相处模式会非常轻松。

01

我和你说话,我希望你可以回应。

变成

你希不希望听到我说话。如果希望,我愿意和你分享一二。

02

我对你的指点希望你可以遵从。

变成

你觉得我的指点你需要么?你需要什么样的指点?

如此一来,双方的需求都被照顾,而并非一方强硬地要求自己的需求被满足。

有一个规律是永恒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话这件事,也同样这个道理。谈话过程中你有多卖力,说明对方给你添了多少堵。这个时候,有意识地平和下来,放下单方面的需求,说不定交谈会更加举重若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