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和信仰
饮食上的偏见大概是最根深蒂固甚至铭刻在身体里的。作为一个南方人,我的许多同乡都有一个奇怪的偏见,那就是只有吃米饭才算是正经的“吃饭”,而除此之外的馒头包子面条馄饨饺子汤圆……即使是同样是米熬成的粥,也都只能当作点心(含早点)、宵夜来吃,而绝不能算作正餐,因为“那些东西哪里吃得饱?”
如果这话被一个北方人听到,想必会斥之为异端邪说:如果吃米饭才有力气,那么白面馒头是怎么养育出那么多五大三粗的北方汉子的?这种诘问当然非常有理,但他们也通常存在另外一种反向的偏见。比如我大学时就有一个吃馒头长大的山东同学,他对我们这所南方高校的食堂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那里只有早餐才提供馒头,而其他时间只有一种南方同学喜闻乐见的主食:米饭。山东同学应对这种地域歧视的方法是每天早起买十个左右的馒头,然后放到午餐和晚餐来吃。虽然到时候馒头多半冷硬难嚼,“但比米饭实在多了”。
当然山东同学偶尔也吃“不实在”的米饭,但他经常因此和打饭的大师傅产生一定的沟通问题:
“师傅,给我打二两米。”
“二两饭?”
“对,给我打二两米。”
“二两米饭?”
“对,给我打二两米。”
……
在打饭师傅的理解里,生的才叫“米”,熟的叫“饭”,所以你要“二两米”食堂是不给的,即使给你,也显然只能拿去喂鸡。但山东同学则坚决认为馒头面条包子白米皆可为饭,为了区分开,自然只能是二两米(类似二两面,二两馒头,二两包子之类),而不该是二两饭。
附带说明一下:山东同学的食量没那么小,他只打“二两米”,是因为他一般要就着米饭吃馒头——如果再加上大饼,就是郭德纲说的“大饼卷馒头就着米饭吃”了——他当然也想这么吃,但可恨的是我们学校食堂也不提供大饼,或者应该说,不提供他心目中的正宗“大饼”。
无独有偶,也有位留学生同学曾经用蹩脚的英语(嗯,她是德国人)抱怨过我天朝上国的面包店不正宗,她说里头卖的面包都是山寨货色,又甜又腻,只能当点心,做不了正餐。这一度令我们对传说中的“正餐面包”满怀憧憬。直到有一天真的吃到了她夸为“正宗”的德国黑面包:黑、硬、口感粗糙还带着酸涩,我等吃惯大米白面的中国人只好纷纷败退,据说一位有志迎娶德国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男同学甚至因此放弃理想了。
关于主食的分歧大概比网上“咸甜豆花”之争还要深刻而难以调和得多,因为豆花不过是小吃,而主食得天天吃。而之所以战况没那么激烈,大概是因为已经分裂到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争论的基础,“白面还是大米更能吃饱”甚至根本不算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而只是一种信仰。
而信仰是不讲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