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意义
家访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真切直观的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为全面了解学生打基础,是对待学生家长进行个别工作的重要形式,对指导家长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访的目的不是向家长告状,或是由于自己的教育无力而把责任推给家长,而是为了和家长真正的交换意见,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取得家长协助,统一步调,共同把学生教育好。
因此,我们在家访前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有充足而全面的了解,包括各科的学习成绩,近期的课堂表现,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这样才不至于在家访中手足无措,使家长产生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太少,家访只是形式而已的误解。
家访时,教师应力求语言朴实诚恳,开始可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几句,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参与,或者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取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再步入正题,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
特别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家访时一定不能接受家长馈赠的任何礼物。
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放大优点,淡化缺点。一般的家访大多是由于学生成绩太差,或出现一些思想行为问题,班主任登门或通过其他途径向家长通报这些情况,希望得到家长协助。因此,班主任优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同时还要分析学生能够克服缺点的自身已有的有利因素,要求家长对学生教育不要简单粗暴,更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使家长丧失信心和希望,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让家长感时刻感受到老师一直在认真的关注着他的孩子,绝没有放任自流和撒手不管的想法,这样就能够容易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涵养型家庭。这一类家庭的家长自身素质比较高,家庭氛围比较和谐,对于教育本身就有比较高的需要,所以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一般来说比较得当,因此在家长交谈时可以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教师应主动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需求,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溺爱型家庭。这类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而且对自己自己的缺点错误往往会隐瞒包庇,当孩子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往往偏听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影响对事情的客观评价,给问题处理带来非常大的阻碍。家长思想工作是比较难做的,因此在与这类家长交谈时,更应首先肯定他家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对其表现良好的地方予以真挚地赞赏和表扬,然后再实事求是的说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爱护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够接纳班主任的意见,同时还要注意措辞和用语,委婉地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
放任型家庭。此类家长或借口文化程度不高,管不了,或借口工作太忙,无暇照管,或夫妻离异都不好管,从而对学生不报希望,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教师应让学生家长认识的孩子发展前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与期望心理,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的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有多么的可怕,使家长明白,孩子成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非常痛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疼爱和关心,尽快弥补孩子失去的关爱,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深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合适的环境。
粗暴型家庭。这类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严字当头,做事喜欢独断专行,凡事都由家长说了算,孩子一旦犯错,轻者训斥,重者动手打骂。因为家长在教育方法的过激行为,容易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中,亲子关系是非常紧张的,亲子沟通是存在障碍的。这样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般是非常遵守纪律,胆子很小,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灵活性较差,缺乏创新精神。
在家访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在家长介绍孩子居家情况的时候要认真听取,不能简单地加以反对,要充分肯定家长的愿望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当而已。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家的信任,在取得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讲述一些由于家长操之过急,方法不当而适得其反的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引发家长的反思和警醒。
总之,对于这类家庭的家访,目的在于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改变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教会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去与孩子沟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行为,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