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并不是情人节

2017-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羌小样儿

          近年,因为商业炒作,任何一个节日都成了更加值得“买买买”的日子。今年,网上“七夕送女朋友什么礼物比较好,最好200以内”的帮助贴更是形成了热议。

        “七夕送什么给女朋友,不如送她一个自由”的观点文章扑面而来,痛斥“这样的男子,对早已实现自个儿买黄花戴的新时代女性如此吝啬,活该一辈子单身”。突然心疼“该男子”一秒,如果连七夕都算成情人节来过,加上西方2月14日的红色情人节,日本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还有所谓的“520”等等等等,那么多“情人劫”要过,“200块”的预算要求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过分。至少总比某些完全不懂送礼表达情感还沾沾自得批评其吝啬小气说风凉话的强太多吧。

        而高喊“送她自由”的新时代女性们,是如此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扭曲的女性价值观,一面为自己早已实现经济独立而自得,一面又期待所爱之人在任何一个节日,都送份体面的礼物,安慰自己为这个家庭或关系的付出(包括偶尔的我自己)。其实,部分中国女性活得确实挺不容易的,要赚钱养家贴补家用也要生娃带孩操持家务,一面高喊女性自由一面又给自己套上男权的枷锁。而部分中国男性活得也挺不容易的,被要求着赚钱养家成为经济支柱,又被要求着体贴入微照顾家庭,最好还能玩得了一手浪漫游戏,他们一面渴求着女性经济独立带来的家庭帮助,又渴求女性最大限度地照顾家庭。尽管N多女性早已实现了自己的经济独立甚至财务自由,但“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经典中国家庭思维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新时代的男女们,似乎比“男尊女卑”的时代更加让人们扭曲而困惑。

        七夕从来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就没有被当作“情人节”来对待过。七夕的本质是乞巧,即女子们在这一日,向织女这一象征女性才能的女神祭拜,祈祷以获得例如学会女红的无双智慧,也是女子间秀针线活比拼手艺的节日。在古代,女子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种,要么自己穿针引线互相比拼,要么抓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看看是否结网讨得巧了。

        传统上,七夕节更像是商讨如何获得女性手工活等才能的闺蜜间的集体聚会,而相比现代祈求男性发个体面的礼物或红包,恐怕原本节日的用意似乎更具有女性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意味(当然,我并不认同女性会做女红活儿就具有了女性的才能,现代社会,早已不是体力活占经济主导的时代,女性打破人生限制能干的活儿越来越多。虽然女红活儿比较起来我还可以,自得脸,哈哈哈)。

        如果一定要说七夕节和爱情还有点什么沾边的话,商家们无非抓住牛郎和织女这对苦命鸳鸯会在七夕这一天于鹊桥相会罢了。

        可是别忘了,古人是这么教育我们的: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胜过尘世间那些长厢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见,精神上的匹配、理解与陪伴,大过物质上的平衡、给予与肯定。

        那位只有“200块”预算的仁兄,我建议回家多读点书,然后写一首不用花钱的诗给女朋友,恐怕胜过任何。冯唐不是说过,这个时代稀缺什么送什么才金贵。千万别上了商家任何一切只会以“买买买”来解决问题的当。当然,如果出手够阔气,相应也有与之匹配的人愿意相随,爱情嘛,永远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旁人哪能多说什么呢?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