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细赏
2023-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奔跑的小猪_7f4c
教了几十年的书,对语文课本特别熟悉,六册书:有诗词,有古文,有现代文,有名著,有综合实践,有作文,方方面面。细琢磨,真是一本好的教材编排。晚上看书的时候,看到了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感受颇深。
唐雎不辱使命,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唐雎外交手段的技巧“巧”在哪里?
①“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说”,于是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对此,唐雎先用屈从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然后又说出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明并非有意违背秦王的意愿。这一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节”。
②“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秦王见目的达不到,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而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
③“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不会轻易屈服。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富于慑敌的威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为,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
哪有什么巧,那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果。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