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历史人文社科

他用一块石头重现徽州千年古韵——一场悠远的歙砚梦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30人  匠粉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

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歙砚产于古歙州,因此得名。

今江西婺源于安徽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是最优质歙砚的产地。

歙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千年来为文人墨客所珍视。

它融绘画、诗歌、书法及雕刻于一体,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

歙石是在5-10亿年的地质变化之中逐渐形成形成,

往往藏在山体之中,

需开山挖掘。

由于歙石矿物粒度细,

微粒石英分布均匀,

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

受到历代书法家的追捧和称赞。

砚不能语文人痴迷

 

南唐后主李煜曾言“歙砚甲天下”;

苏东坡称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而欧阳修在徽州得到一枚歙砚后提笔写过:“徽州砚石润无声,巧施雕琢鬼神惊。老夫喜得金星砚,云山万里未虚行”,直抒欣喜之情。

26年前,

一位其貌不扬,初中毕业,

梦想当一名小学老师的农村孩子,

从大山走了出来。

这一走,

徽州山区少了位以当老师为职业的人,

却多了位徽州砚雕艺术家。

1986年初秋,

17岁的方韶跟着父亲,

从皖南岔口走出,

一位不知道砚为何物的山区孩子,

从此开始走上了他外出求艺之路。

(方韶作品)

自1986年到1991年,

方韶先后师从姜立力、方见尘两位大师。

彼时正值方见尘大师的砚雕艺术正处于巅峰时期,

高产精品,

方先生见方韶颇有慧根,

用心栽培,精心点拨。

方韶也在这个期间打下坚实的砚雕基础,

技艺上有了巨大进步。

(方韶作品)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991年后,方韶潜心研究古砚。

古砚是一门文武兼修的学问。

它的历史,它的产地,它的工艺,它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它的前世今生。

古砚上承载了很重的文人气,让人爱不释手。

一盏古砚,往往是文人书画家参与制作的。

米芾、苏东坡,蔡襄、黄庭坚等,

大书法家到大文豪,

他们都会设计自己的砚台。

(古歙砚)

而到了现代,制砚成了一种直白的谋生手段。

工人盲目地临摹古物、堆砌元素。

把砚当成一个普通的旅游工艺品,

迎合一些暴发户的口味。

甚至直接把名人的字画生搬硬套弄到砚石上,

这是对艺术莫大的讽刺。

方韶意识到,

砚雕的最高境界其实是在雕一种修养,

雕一种品味,

雕一种格调。

刀法的基本功或许几年,

十几年便能达到娴熟的地步,

甚至如火纯精,

但学问、修养、品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方韶新作)

方韶从此以古砚为师,

研习古人制砚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汲取古人制砚的精神。

方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制砚风格,

以实用为主,

尊重石的形状和纹理,

雕出的砚,含蓄高雅,浑然天成。

为了创作一方理想的砚,让作品更具感染力,他不惜奔波几千公里,耗时几年。

方韶首创用眉纹雕鱼的制砚技法,

他以眉纹为脊,

塑鱼之灵动,

浅雕细琢,

纤豪毕现,

在不同的光线折射下,

砚中之鱼仿佛欲穿石破水而出,

置砚入水,

鱼则更似活了一般,

令观者无不称奇,爱不释手。

(眉纹雕鱼)

对于艺术而言,

创新与继承同等重要。

雕是工匠皆可为之,

而琢才是艺术创造,

才能赋予一块石头美丽的生命。

方韶说,他膜拜岁月与造物的鬼斧神工,

他尊重与他结缘的每一块石头。

(方韶——鱼形砚)

每一次创作时,

沿着那神形各异的纹理色彩脉络,

触摸砚石原料的灵魂,

那仿佛是一个与大自然交流的过程,

一次灵魂的交托,

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更新。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