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边一位重量级谋士,凭一人之力灭一国,结果被队友坑了

2019-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東疯破

郦食其是汉初一个传奇人物,刘邦刚起兵的时候郦食其就归顺了刘邦,帮助刘邦出谋划策。不过,这个归顺可不是普通的投靠。据说当年刘邦因为自己是小流氓出身,所以特别看不上读书人,认为读书人是酸腐的呆子,而郦食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刘邦对于读书人的看法。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可以说是很戏剧性的,是一个很好的电影脚本。郦食其认为刘邦可成大事,于是前去拜见,而他求见的时候,刘邦正在洗脚,而且是让两个女人给他洗脚。软玉温香,哪有空闲见人,刘邦懒洋洋问来人是谁,看门人说不知道来人身份,不过看衣着穿戴是个读书人,刘邦更加没有耐心了,于是大声叱责看门人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读书人!”

在门外等候的郦食其听了回复,瞪大眼睛,高声斥骂看门人说:“你再进去沛公说,我是高阳酒徒!”刘邦远远就听见了门外的对话,连脚都来不及擦,湿着脚趿拉着鞋子就出门迎接郦食其,设宴款待他。“高阳酒徒”这个名号为什么如此好用,刘邦前后态度相差这么多?郦食其乃是高阳人氏,少时便嗜酒如命,常混迹于酒肆中,自称“高阳酒徒”,倒也颇有名气,刘邦也曾听闻他的大名,知道他不是一般读书人可以比拟。刘邦这边大张旗鼓接待郦食其,郦食其倒很淡然,他见了刘邦,只是略微一拱手算是见礼,说道:“我本以为刘公是求贤若渴之人,没想到如此傲慢,你是想复蹈秦王之路,还是想灭秦?”刘邦被责问得不知所措,赶紧谢罪:“之前不知是先生到来,言语有失,还请先生见谅。在下久闻先生大名,今天见面才知百闻不如一见,还请先生有以教我。”

郦食其于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刘邦一听之下十分激动,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请郦食其留在身边辅佐自己。

公元前204年,正是楚汉相争激烈的时刻,韩信正在出兵攻打齐国。郦食其又建议刘邦说:“我与楚久持不下,百姓流离,海内动荡,人心不安。我军应首先收取荣阳,有了粮食,并且占据了险要地方,天下归汉不久矣。"并说自己愿意去先说服齐王田广归顺汉王,如果不成功再由韩信出兵征服。刘邦听取了郦食其的这一建议,也为刘邦夺取天下规划了基本蓝图。

郦食其只身一人来到了齐国,向齐王田广说明了当时的厉害关系,与其日后被楚国攻打,还不如现在归顺汉王,田广于是被说服,决定归顺大汉,也不守城了,每天跟郦食其吃好的喝好的,谈天说地。郦食其于是派人送信给正在前往齐国路上的韩信,告诉他齐王已经投降了,大军不用过来了。

韩信得知齐王投降的消息,在途中进退两难。继续向前吧,齐王都投降了,去了也没有意义;后撤吧,自己不是白来了吗?

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这个时候说话了,他对韩信说:“将军, 汉王派你去攻打齐国,对吧?”

韩信说:“没错啊,汉王是这么说的。”

蒯通接着问:“那他下命令让你不去了吗?”

韩信说:“那倒没有。不过,齐国已经归顺,那还打什么啊”

蒯通说:“将军,这你可就说错了。将军你想,你带着手下这么多将士,浴血奋战十几年,攻打下了多少城池?五十多座。可是这个郦食其靠条舌头,说服了多少座城池?七十多座。难道说我们上下这么多将士辛苦了十几年,功劳还没有郦食其几句话重要?那多让我们的将士寒心啊。这个功劳不能让他得去。”

韩信一听就觉得蒯通说得对,于是下令大军继续前进。

齐王那边自以为归顺没事了,压根没设防,韩信打进去的时候,他还跟郦食其一起喝酒呢。听到消息以后气坏了,咱们不都谈好条件了吗,汉王怎么又派兵攻打我呢?哦,知道了,郦食其这是忽悠我来了,骗我放弃抵抗好趁机占领齐国,太阴险了!

齐王田广立刻把郦食其抓起来了,对他说:“你出卖了我,不过你要是能阻止汉军,我还是会原谅你把你放了。郦食其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他回答田广说:“凡大事不能拘泥于小节。你不必多说,我准备好了。”齐王知道事已不可为,于是下令烹了郦食其。

对于刘邦来说,本来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齐国,安稳大局,把兵力和粮草全部投入到对楚的战争中去,这对于楚汉正在胶着的状态来说是及时雨,但是,韩信和蒯通因为争功,就不顾大局,攻打齐国,虽然因为齐国已然不设防攻打过程相当顺利,但是第一是节外生枝,发动不必要的战争;第二害死了谋士郦食其。韩信和蒯通的行为是有害无利的,而这一切的驱动力就是争功,是韩信等人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除掉障碍使然。

PS:最近没有时间,以前做自媒体写的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