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住时光徐徐行——一个人的成都
对成都的最初的印象,最早来自成都宣传片,阳光在张靓颖的脸上留下微醺的光晕,跟随着她缓慢的脚步,踏过专属这座城市的每条青石板街。而那句“我在宽窄巷子,你在哪里?”似乎也同,“岁月静好”一般,不晓得曾成为多少文青的个性签名。
这次在成都呆了六天,曾缓缓地走过大街小巷,感受过春熙路的繁华,体验过人民公园的市井,跑到锦里和宽窄巷子去搜寻时光的印记,也在夜幕低垂时候,独自走到天府广场……
遇到过成都本地阿姨耐心地为我指路,甚至与我同行,聊起成都穿城而过的河,聊起市中心很有文化渊源的文翁路,也曾笑着复述语速极快又有点侬糯的成都话;
与小区门口的保安大叔聊天,感慨于他们辛酸不易的生活,也曾对碰甘旅社的91年创业小情侣心生敬佩;
跑到四川博物院去了解巴蜀历史;
也傻傻地坐很远的车,走很远的路到三圣花乡,在偌大的湿地公园里面不停地走哇走。
懒散的时候就窝在旅社的沙发里,读着张嘉佳《我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泪流满面……
常常总会感慨,时间太快,指缝太宽,时间过去半个多月了,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默默细数曾陪我走过的流年,记忆里的一点一滴,都似一幅温馨的画面。感恩生活,感恩生命,在我无比怀念泰国的时候,能来到这里,独自挽住缓缓流逝的光阴,慢慢彳亍,一步一步,都是甜美记忆的脚印……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点一滴都是幸福在发芽……
——王力宏《柴米油盐酱醋茶》
5月25号,机舱里传来很好听的马来语:destination china,成都。飞机平稳降落。有种怅然,有种孤单。也从那一刻,开始怀念。
5月25号,在吉隆坡机场等待了很多个小时,四点多钟,来到登机口,清一色的中国面孔和成都口音,让我忍住不笑了出来。找个空的位置坐下,旁边的老头老太不断穿梭来去,打杯水,泡份面,说话的声音很大,以至于机场的服务人员都板着一张脸,头也不抬地来到你身边,偶尔口气里还会有不开心:护照,谢谢!让我感觉好似到了中国的火车站。一会儿,两位年轻女孩儿走了进来,随意地聊着天:“听到成都口音,真好”。
登机了,飞机上充斥着聊天的声音,四川话,全部。
晚上11点40分,飞机降落。寻了一个汉堡包店要了一杯水,被告知3点钟就要打烊。美丽的夏姑娘什么也没说,开车来机场接我。
26号早上,背着大包小包找到预定的青旅,老板不在,东西放在门卫那里就出门了。
早起坐在成都的公交车上,很安静,很干凈,很像北京。每位上车的乘客,都面带着微笑,早高峰也没那么堵,问路遇到的每个人,大都愿意用让你想重复的成都口音认真指给你。成都话很软糯,很快,觉得好玩。
感受本地人最日常的生活,就要到日常休闲的公园,哪里拥有着城市最本真的素颜。
迎着盆地深处氤氲的水汽,我寻觅到了这里——人民公园。
早晨九点多钟,晨练的老人们还未散去,广场舞大妈们还在耐心地挑选着曲目,扭动着热爱生活的身姿。
慢慢走过茂密葱茏的林荫道,一脚一脚地踏过平整的石板路,偶尔从身旁穿过用成都话闲聊的一家人。成都话的感觉时快时慢,有着独特的节奏。语气中有时带种不客气,有时带种祈使。
“哎,妹妹,做个问卷,送你一包紫巾(纸巾)啦!”忽然被位五十多岁的阿姨拉住,下意识地冲她笑笑,看一眼她手里的问卷。“哎,你早饭ci没ci啊?”我笑着摇头。
“哎呀,早饭一定要ci的啊……”阿姨语重心长,眼神严肃地教诲我。
“哎,你在ceng都几年啦?“
“啊?我刚来,过来玩的。”我实话实说。
“哦,你si来旅游的哇?哦,好吧。”
话没说完,阿姨转身走开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冲我道声:“谢了!”然后很潇洒地转身去。
与这位阿姨的几句对话,让我心情大好,除了有意思的成都口音,还有大妈的举止神态。
有多久没有人拉着你的手跟你闲聊些有的没的?初到成都,遇到的每个人,老人,年轻人全部都是方言。常常让我有无措感。想起这一路遇到的人,公交车上问路的大妈很可爱,很热情,连着告诉我两遍,下车后向前直走,不用过马路。也遇到不耐烦的清洁工阿姨:你过去看不就zi道了吗?还遇到一开始很冷淡,渐渐就很热心的保安大叔,陪我攀谈好久。
后来夏姑娘告诉我,几年前,你一讲普通话,成都人对你的眼神就会不一样。想起汪涵曾说,“响”的繁体字是“響”,乡音。方言,是一种根的文化,乡音带给人亲切感,归属感,当然也与异乡人之间建起一座巴别塔。
人说,成都是座很慢的城市。穿过城市的立交桥时,几次邂逅埋头纳鞋垫的阿姨。每次都看见她旁若无人地经营着手中的针线,瞥见她陈列在地上已经成形的鞋垫,花色简洁,不是那么美,但她的专注让我感动。
成都人懂休闲,也很爱学习。公园每隔几处的休息椅上,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老人手握一份报纸或者轻轻翻动书页。而公园里的休息长廊,人们则相对而坐,伴随着悠扬的曲韵声声,大家尽情地遨游书海。这时候,你都不好意思从他们面前走过,生怕不小心搅扰了他们,却又禁不住想穿过去,好沾染一缕书香。而像泰国一样,成都人也很爱养狗,随处可见遛狗的人群。
茶和麻将于成都人来讲,或许就像食物一样不可或缺。公园里就有专门喝茶打牌的茶园,十几块钱一壶茶,从早坐到晚。大多是老头老太们,身着宽松的雪纺衫或者棉布T恤,摇着大蒲扇坐在竹制摇椅上,将自己包裹于花花草草之间,品茗打牌,连日头估计都羡慕地不舍得落下呢。
人民公园就像成都生活的大观园,详细记录着成都人的生活点滴和市井琐事。脑子里开始播放王力宏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里,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简洁却不简单,成都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一点一滴地播种着幸福生活的种子。
回到住处,和门口执勤的保安大叔聊了起来。大叔看去五十多岁年纪,绵阳人,原来做建筑工作,后来因为高血压,不能工作了才回来找到这份相对轻松的活计,工资很低,每月1800。孩子在厦门打工,“老太婆”就在旁边工作。
听说我做新闻工作,大叔的眼睛瞬间亮了,另一位大叔干脆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说,“那你这次回去要写su(书)喽?”
大叔问我是否知道北京经济维权的电话。或许是觉得我能帮上他,大叔主动说起自己听广播时,听到北京有卖治疗高血压的药,结果被骗了,药没效果,两三千块钱打了水漂。我竟一时无言以对,看着他时过境迁或许没那么难过的空洞眼神,我知道我什么都做不了。
他告诉我,这个小区的房子分属五家单位,住在这里的大都是干部,房子从170平方米到220平米不等。170平米的是处级,200平米的是省级。现在最大的官是厅长和人大常委主任。在这里租一套房月租三千多。还有一位保安大叔干脆跟我聊起了各个省份的简称,四川简称啥?“川”,“四川简称蜀!大叔边说边自信地笑了。
”云南简称啥”“哎呀,我真想不起来了。“滇!”大叔乐呵呵道。
还有一位大叔,资阳人,他埋头讲了很多他的经历和成长,但除了简单的几句话,我大都没听懂。
下午六点钟,大叔吃晚餐了。一大碗米饭和大锅菜。住在这里的一位阿姨走过来同他闲聊,“cisa子?(吃啥子)”顺便探过头看一眼,随口道一句,”咋没的zou(肉)?“我不爱吃肉哦”大叔回应着。
看着这些渐渐步入晚年的大叔们,很热心地与外人分享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他们或许没指望能得到帮助,简单地闲聊之后,打发了漫长的时间,最终生活还是落入了最朴素简单的柴米油盐中。
武侯区的夜晚很热闹,各色彩灯亮了起来,当我经过一家歌舞厅旁边时,《take me to your heart》的前奏开始响起。强烈的节奏感让人瞬时没那么累了。返回来问路时,发现迎宾台前的男人很帅,有张精致的脸,混合着吵闹的音乐,他告诉我向前走五分钟。而后来每次经过门口看到大叔时,他总会问两句:“去哪里玩啦?有没有去耍都?”
锦里、宽窄巷子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黄磊《似水年华》
一直到现在都没去过乌镇,却深深为《似水年华》里似水的情感和淳朴的民风所感动着。
锦里,留住你的锦绣芳华。
一个小雨过后的清晨,独自背着相机来到这里,庄重地像赴一场约。大部分的商家门窗轻掩,时而传来一两声悦耳的鸟叫。巷子里有三两老人安静地走过,地面湿漉漉的,偶尔踩到小水潭,便会有湿湿软软的水花溅起,脚背感觉痒痒的,像做着调皮的游戏。
小巷很安静,时而能听到两句成都口音,悠闲散适的成都人可能不太喜欢早起,多的除了晨练的老爷爷奶奶们,便是安静地坐在褐红相间的长廊上读书的玲珑少年。
灰褐色的墙壁上碧绿的爬山虎安静地躺在上面,翠色欲滴,墙头盛开的小花开得热烈,尽情展现着火热的生命力。黑瓦,红墙,被岁月铺满了青苔。每扇格子窗前的红灯笼似乎都记载着一个故事。赭红色的格子门窗写满岁月斑驳,仰望阁楼上那扇微阖的窗,总觉得会“吱-呦—”一声打开,晃过一张江南女子的清秀面庞。
那是居住在《似水年华》里如落英般的女子,在微雨的清晨或薄雾的黄昏,她也曾轻轻探窗遥望,自此迷失在这片宁静的水乡。我终于来了这里,而你,是否还在?
路过一间小店,仓央嘉措的唱词穿破云雾,断断续续而来:、
如果不相见,
便不会相恋,
如果不相知,
便不会怀念
……
多么应景的歌词,冥冥之中记录着曾寻觅到这里,也迷失在这里的善男信女。千百年来,是有多少人在这里邂逅了爱情,又有多少人带着爱情而来?
站在河边的吹笛人,背影瘦削,却极专注。笛声悠扬,曲调婉转清澈,悄悄拍下了他的背影,连同他面前那片波澜不惊的湖水。
漆重门是一家喷漆绘画的小店,而这名字却让我想起琼瑶笔下的《烟锁重楼》,禁不住哼起,“有七重古老的门,关住了七百年的青春,七百种古老的故事……”是啊,在这片黑瓦红墙里,是不是也曾留住了七百种古老的故事。徜徉在这样的古镇里,我没能留在自己的相机里,但谁知到,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忽然好想去看看那个有着七重牌坊的安徽古镇。
在这里,整个世界好像都是自己的,就那么安静地、缓缓地走,挽住时光。
夜晚,华灯初上,锦里的红灯笼也渐次亮了起来。昏黄,朱红,光影闪烁中,小镇热闹了起来。用相机定格了此时的美好,也留住了匆匆而逝的光阴。
而我突然想说,此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西南边陲的小城问候你,与你共同分享这份美妙。遥望武侯祠外的红墙,诸葛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却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别哭,我最爱的人,今夜你如昙花绽放……
—— 水木年华《别哭我最爱的人》
青城山和都江堰一行,却深深刺痛我的内心。车窗外飞快掠过震后重建的新房,蓝天白云在灿烂阳光的衬托下愈显生机和活力,有谁会想象到七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每当导游介绍,这个建筑在地震的时候被毁掉了,这是后来重建的时候,心总会咯噔一下。
站在都江堰的桥上,导游指着烟雾缭绕的群山告诉我们,那座比较矮的山背后就是当年地震的最中心,映秀。遥望而去,浓重的云雾之下,是他们现在安稳平淡的生活。
2008年,我高考,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好奇心就是走出盆地。那场地震遥远地似乎与我没有半点关系,也从来不会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会来到这个地方,我会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会抚摸过这里的一砖一瓦,会真实地踏过这里的土地……
在拜县的几天,正好是7周年纪念日,看到了《南方人物周刊》推送的选自张良《汶川地震168小时》的几篇文章,那些场景的还原,看的人心咯噔咯噔地跳,几处细节,我竟忍不住落泪了。7年之后,我努力想做这个时代的记录者,当我真实地触碰到这片土地时,内心感慨万千。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当高二那年的地理课上,老师讲到道教名山青城山,当我像背诵顺口溜一样背诵“青城天下幽”的时候,从没想过,有一天,我能真的爬上了这座山。
山上数百上千年的金丝楠木参天而立,再加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青城山的天然氧吧名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尽管外面太阳很晒,但山里丝毫不觉得闷热,偶尔还会有山风嗖嗖而来,十分凉爽惬意。而人生的际遇又很奇妙,走在青城山的每一步,我都怀念曾经沧海的因他侬山(清迈)。
街子小镇的的古镇气息我很喜欢,但是随处吆喝的各种叫卖声和林立的店铺让我害怕。一路上此起彼伏都是导游的讲解声,即便在这样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镇,都没有办法慢慢地感受它的一草一木,灰瓦白墙。当文化被商业和消费充斥,很多美好的心境也随之遗失。最好的方式就是尽最大的可能,让眼前的美景刻印在脑海中。
结尾:
在成都,
到九眼桥体验过了专属这座城市的夜景,
在隔壁子酒吧的鸡尾酒与驻场歌手的架子鼓里感受迷离,
也曾因为走错路而错过了川大最美的校区,
也因为吃不了辣错过了成都的很多美食,
也没能和大家享受临别前最后的晚餐……
每段旅程都是一种成长,每一段路也总不免遗憾。而我感恩这一季有你们曾陪我度过,那路上的点点滴滴,都是人生护照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亲爱的曾路过我生命的人们,无论将来你在哪里,我都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祝福你。也渴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最美的人生年华里,紧握住梦的手,为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不遗余力,不害怕孤单。